第30章:元昊求和,赵昕习箭-《大宋皇家发行商》


    第(1/3)页

    册封太子之礼,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朝代,因为所处背景的不同,具体形式也有差异。

    在1043年,要说宋朝最大的时代背景,就是与西夏进行的战事,因为送给辽朝更多的岁币,辽人介入战事,为宋朝分担了不小的军事压力,之前无法公开的消息,也在这一段时间内,先后得以公开。

    去年发生的事情,如定川寨之战,当地人自然是知晓的,残兵败将四散,消息瞒不过当地人。

    只是若朝廷有意不愿公开,其他地方除非消息灵通之辈,莫说定川寨之战,怕是连宋夏之间发生战争都不知道。

    此番赵祯公开消息,朝野一片哗然,败给辽朝也就罢了,宋朝竟然连连败给西夏这样的小国,国之羞辱莫过于此,对于宋人的冲击,不啻于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

    宋朝败给西夏这样的小国,一定是国家哪里出现了问题,哪怕是一个小孩子也能够想到这一层,朝廷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而这,就是赵祯的目的。

    改革前所需要的舆论已经准备完毕,接下来就是选择一个改革的主将了。事实上,这一步才是最难的,政策再好,若是没有一个坚定执行的核心,那也是一纸空文,政令不出汴京城。历朝历代的改革莫不彰显这一点。

    为了维护统一而坚定的改革核心,一切异己都需要排除,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发动改革之人的命运,便已经注定。

    自古改革之人得好名声者,两根手指头可以数过来。后世之所以歌颂改革,是因为他们正处于改革之际,需要有舆论支持。

    在长时间的宋夏战争中,通过战火的熏陶与磨炼,改革的核心人选,赵祯早已心有定属。

    此人能文能武,最关键的是,在朝野上下的名声很不错,让他来进行改革,阻力是最小的。

    他,便是范仲淹!一个在后世誉为可与尧舜并立的圣人。

    其实,赵祯早就想要将范仲淹召回,只是西夏战事吃紧,西北边防离不开他,所以就一直拖到了今年,拖到了元昊主动求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