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机会-《民国血时代》


    第(2/3)页

    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也正是因为蒋仲正身为校长的缘故是以黄埔系出身的军官都被冠以其门生之名,特别注意的是自1926-1949年期间国军中出任师长级以上级别的高级将领几乎达到了67%,可以说其中蒋仲正成就了黄埔,而黄埔军校同时也成就了蒋仲正。

    是以,在黄埔系的军人当中,他们对蒋仲正的称呼一不称呼政职,二不称呼其军职,而是称呼为校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蒋仲正事实上在黄埔系中还是很深入人心的。(不吹不黑,在抗日战争中国军序列军队着实为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黄埔系更是在国军系列中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除了黄埔军校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建立的讲武堂,同样也是培养军事指挥官,诸如袁世凯当年在天津韩家墅创立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南京、江西、云南、东三省、湖南、广东等陆军讲武堂。

    这些讲武堂学员学成毕业之后同样也会被授予军职,只不过一般而言级别都均为少尉,军职也是从排级干部做起。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于1935年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

    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办。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办22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杨学文的毕业安排显然打破了惯例,不仅被授予了中尉军衔,军职更是直接提到了正连级干部,可以说无论是在战斗部队还是在后勤系统绝对是已经相当逆天的存在了。

    当然,事实上不仅是杨学文的授衔,但凡是1937年毕业的军校生这一年的授衔都略微打破了常规,杨学文的军事素养拔尖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正是同年在卢沟桥发生的77事变标志着日军正式侵略中国。

    因此正值用兵之时,一个国家对军事指挥官的需求也就越大,诸如杨学文这样的军校毕业生被破格提拔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刀疤勇自然不懂什么上尉、中尉之类的军衔,不过他到时听清楚了正连这个军职名词,不由得眼睛睁的老大不敢置信的问道:“正连长?”

    如今的四川虽然还算的上一片净土,但是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其实自从清朝中叶开始就一直没有太平过。

    最初是成都浩浩荡荡的保路运动,紧接着就是张献忠屠四川,然后又是耳睹能详的三代会作乱,再到如今的刘氏家族割据一方,可以说除了大规模的战争没有爆发之外四川的百姓一直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