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也是道听途说的。” 卫通听了,却有些不满意。 “你可曾听过陛下的归心歌?” 陈涉摇摇头。 “你即将要被赦免了,日后去找个士人问问吧。” 说完这话,卫通便转身带着郡守和诸将走了。 在离开的路上,邯郸郡郡守捋着胡须问道: “卫君似乎对那个叫陈涉的人很感兴趣?” “这个人,若是放了他,他必定日后大有作为。” “一个刑徒出身的人,能有什么作为呢?” “一个有了食物只想自己吃的人,不过是庸人罢了。但是一个想着为大家求食的人,却会因此得到众人的拥护。” “可是他不过是一个刑徒罢了,就算日后有了新籍,又能掀起什么大浪呢?” 卫通摆摆手。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等都是庶民的出生,因着军功才有了如今的地位。这庶民说到底和王侯其实差不多,不过是环境的差异让他们长期接触不到书籍,不能做出理性的思考。有些人生不逢时,一辈子都只能在一个地方打转,到最后一无所得。” 这番话,却是说到这些驻守邯郸的将领们的心坎里。 邯郸郡守对曰: “人,还是当自己为自己努力。或许环境不同,但是若自己不愿意改变,那么就只能一辈子在原地打转。” “当是如此,当是如此~” “当今陛下,是我心中非常倾慕的人。自从尧舜之后,天下再也没有过圣明之君,只有当今陛下,肯为了天下吏民百姓的生计作想。皇帝陛下即位不久后,就在国中降低赋税,让函谷关外的天下百姓可以拥有和关内的百姓一样低的赋税,此举引得天下百姓对皇帝陛下多有称颂。” “不仅如此,陛下还带头在宫中削减开支。陛下不仅仅赦免了修建陵墓的刑徒,更赦免了宫中的女婢,约有万人之众,更允许她们与刑徒成婚。” “这些事情,才是真正于民有利的。如今是真的天下太平了,吏民百姓的好日子要来了。” “我卫通非常赞同皇帝陛下改革新政。皇帝陛下必将功载千秋。” 邯郸郡郡守听了,也道: “是啊,自尧舜之后,确实很少出现圣明的君王了。但是这贸然立儒,真的可以吗?” “什么儒道法家,依我看,对百姓有利才是关键。如果儒道真的能让六国民众平息对秦国的怨恨,那么儒道自然是值得立的。” “卫君远见,倒是让我等茅塞顿开。我们这些人,都是昔日先帝非常信任的臣子,所以先帝才将邯郸郡这旧赵腹地交给我等看管。只是邯郸郡毕竟是在关外,距离咸阳少说也有两日的路程,我等只能风闻咸阳的一些消息,不能和朝中的诸臣共同议论,也听不到这其中的因由。我等倒是要感谢卫君,为我等说明其中的因由。” 这样显而易见的事情,还用得着说明吗? 皇帝陛下下达的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民众。 这些人说这些话,无非是为了恭维我罢了。 卫通道: “明日陛下就要到邯郸城了,陛下亲临邯郸,就是为了见二位,可见二位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卫通我不过是个陛下刚刚提拔起来的左庶长罢了。能在二位闲叙我对陛下的仰慕之情,那可谓是我的运气呢。” 邯郸驻将笑曰: “哪里哪里。像卫公这样能讨的陛下欢喜的人,能对我等进行教诲,这是我们二人的福气呢。还请卫君在明日的时候,替我二人多多美言几句。” “那是一定。” 驻将思忖了许久,想着还是将实话说出来吧。 “不过如今我等却还有一件要事对卫公禀报。” “且说。” “这邯郸郡,本就是赵国的国都。国中多是原来的赵国百姓。这赵国本就和我秦国乃至仇。而这邯郸城里,更是多有不满我秦人的赵人。他们虽然表面上对我等恭顺有加,其貌鞅鞅,实则其心不服。这邯郸城里,有个人叫做赵歇,他是赵国公族的族长。” “自赵王没,这赵国人虽然没了王,对这位赵国族长越发敬重。这赵歇手中拥有千之顷田,麾下更是拥有千人之众的佣耕之徒,府中养了数百人的门客。我们的人探的消息,此人在私下里豢养死士,人数达千人之众。不仅如此,这赵国半数的地方,都对这赵歇欣赏有加。” “我们怀疑,他有不轨的心思。先前皇帝陛下令杨大夫为刺史,前往齐地三郡镇压,追捕绞杀了许多田氏豪强地主,将他们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前,以警示众人。但是这国中之地,尤其是这赵国,有着大量的流民,侠士,若非卫君奉命前来追捕流民,赵地如今未必可以这么安稳。” 【五大夫杨缪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