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要有事启奏?” 诸臣始终人人低着头,自然也就无事可奏。 扶苏不禁皱眉。 “散朝。” 说罢,二世起身甩袖离开,冕服下摆随之摆动,卷起的都是怒气。 皇帝仗剑离开,身后郎卫、近侍、史官纷纷跟着离开了,剩下满朝文武在殿内作揖,挥袖成云,山呼“臣等恭送陛下”。 等到皇帝走了,蒙恬首先脸色一僵。 至于姚贾,他更是在朝堂上当即向后甩了两袖,大叹道: “哎呀——” 他担心秦国将不再是秦国,但是这话又不能在朝堂上直接说。 其他人也纷纷唉声叹气起来,也有人无奈剁脚。 那些个武将们,眼见蒙恬都不说话了,自然也就把心里的话憋了回去。 大政殿中空留下一声声叹息。 蒙恬握了握拳,他对于新帝,如今可谓是恨铁不成钢了。但是又能怎么样,看皇帝的意思,他根本就不顾朝中诸位老臣,而是要一意孤行,非要立这儒家之术。 就像是当年,当年的先帝一样。 非要立郡县制。 蒙恬出了殿,其弟蒙毅自然也跟在身后。 二人很快便驾马回到府中,一进门,蒙毅便对看门的卫士道: “若有人求见拜访,可不要放他进来。” 蒙恬闻言,自然大笑起来。 随后两人在府中闲步,这刚走了没几步,就听到有人前来汇报,说是几位上卿求见。 兄弟两个自然是摇摇头,相视一笑。 “今日,怕是有不少朝臣和我等一样,坐立难安。” “兄长,要我看,此事也是必然。其实纵观百家之术,唯有儒家名声最好,陛下立儒家,也是想要收束人心。” “我知道,朝中大臣人人都知道陛下的心思,但是我等都反对陛下,只是因为,陛下想来喜好改动。如果陛下是先帝,今日做出这样的选择和决定,朝中人虽有不服者,但是无有不顺者。” “但是陛下,观其年岁,不过三十有一,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这样的年岁,喜好改动,会影响陛下在朝中的威信啊。你今日也看到了,陛下对待我们这些老臣,虽然未出恶言,但是已然是不顾我们这些老臣的规劝。” “我担心这件事,会引得朝中人心纷乱。” 蒙毅听了,也不无忧虑。 “但是事已如此,谁能奈何呢。当初我秦孝公变法,也是在朝中闹的沸沸扬扬的,甚至对太子太傅施加以黥刑,这才有了我秦国后来的强盛。” “陛下此举,势必失老臣拥护之心。我不知,陛下接下来又当如何。” 蒙毅闻言却笑笑。 “陛下失了不少老臣的心,但是却仍有兄长这大柱国啊。” 蒙恬听了,也是笑笑。 兄弟两人在府宅苑中踏着冰冷的石板,有说有笑起来。 “我千算万算,没想到,陛下早就为我准备了这一手。这是先赐我以殊荣,好让我在这件事支持他啊。” “陛下早有谋算,既然已经提前安排了朝中老臣,想必也对那些老臣另有安排。我担心的是,姚贾和其他上卿勾结起来。” 蒙恬直接道: “强弩之末,不成气候。而且姚贾此人,也未必就敢再出言阻止皇帝陛下。” “如果他真的去了呢?” “麋鹿跑的再快,也不跑不过箭矢。” 蒙毅听了,脸色微微一变。 皇帝会动手杀了姚贾,以让诸臣闭口。 “真要这样的话,岂不是教其他老臣寒心。” 蒙恬再未说话。 这个时候,可是冬末春初,天地间一片清澈寒冷。远山上到处都是青木,都被烟雾笼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