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冯去疾今日被皇帝一番好教训,这好不容易鼓足了去向皇帝上谏,结果悻悻而归。 冯去疾一向自恃治家严谨,万万没想到,今日被陛下捉到这件事,让他好生没脸。 本来就不得陛下亲信,如今这不是更让陛下捉到了自己的短处,冯去疾正气的头顶冒烟。 只是忽的,他听到前面响起了一阵马蹄声,引得地面产生剧烈的晃动。 冯去疾自然好奇。 皇帝方才明显是刚刚沐浴更衣,显然是要见一个重要的人。 而他才刚出了宫门,这随即就进宫的人自然就是皇帝等着要见的人。 这一撩开帘幕,外面寒气袭来,映入眼帘的是秦国士卒们,他们拥簇着一辆安车。 这咸阳城里,见得最多的自然是战车。 从前这咸阳城就像是一个蜂巢,而这战车自然就好比蜜蜂,每每到了秦王发动战争的时节,这一群群蜜蜂就蜂拥而出,等到秦皇出巡六国,更是战车前后相接犹如龙蛇,蜿蜒盘踞在大地上。 除过战车,咸阳城里通行的也就是华盖马车了。 这马车的规格都是严格按照制度来的,丞相四架,已然让诸大臣羡慕。 其余的马车,纵使外观华丽,在马的数量上已经是输了。 但是这安车,是真的少见。 准确来说,冯去疾在咸阳城十年才能见到一回。 “停车——” 驭手忙问: “家主有何吩咐?” “那安车里坐的是何人?” “小人不知,这就去为丞相一探究竟。” 冯去疾捋着胡须,但是隐隐已经做了大胆的猜想。 他原本正在为这件事担心呢。 这安车,原本只是一驾一马的小型坐车。 礼记曰:大夫七十而致仕,……适四方,乘安车。 安车比较安适,所以老臣和妇人多乘安车。 但战国以后,这安车成了专门征聘天下贤臣之用。 当是时,这安车上以束帛加璧,以蒲草裹轮,且车上一条辔绳末端书云“安车第一”。 大雪积压在路面上,这辆黑色安车在这白茫茫一片的街道上,自然十分惹眼。 冯去疾的四驾铜车都在它面前显得有些失色。 这安车,在冯去疾的印象里,只有两个人坐过。 先是赫赫有名的上卿顿弱坐过,另外一人便是秦国国尉缭。 这个缭,也不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是生是死都不知道,亏得二世还把他加入了凌烟阁,否则后世都无人记得还有这样一个缭。 冯去疾捋着胡须,正在沉思。 这见到丞相,秦国的士兵们自然要纷纷停下以表示对丞相的尊敬。 带领兵卫的将领很快也主动上前拜见丞相。 “回禀丞相,车内之人是陛下从齐鲁之地请回来的儒生伏生。随行安车的,还有……” “还有谁?” “陈郡郡守。” 冯去疾听见这话,自然眉头猛地拧起。 “代本相问候这二位。另外,吾久闻伏生先生大名,吾改日会亲自前去拜访。” 说罢,丞相便驾车而去。 如果这伏生是个人物,必然不会等到让他这个帝国丞相去拜见他,而是会亲自登门拜访。 至于那陈郡郡守,他得专门下个请帖,请他到相府一聚,让他和朝中群臣相认识,如此才能让皇帝陛下满意,不再为之前的事情对他冯家感到恼火。 冯去疾说毕,便命驭手驾车前去。 安车内,伏生已经是年至五十的人物,开始衰老,额头上布满岁月刻下的纹路。 每一道皱纹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这次被二世征召来到咸阳城,那可是儒生们的殊荣。 伏生知道这对于儒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儒家将再一次被发扬广大。 昔年孔子带着门徒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王,儒家之徒由此遍布天下,但是随后战火却愈发频繁,儒学虽然为显学,但是却不为诸侯王所用,反而是那些兵家、纵横家之士靠着自己的才能博取了高官厚禄,卿相王侯。 而今二世征召他前来咸阳宫,这件事可震动了齐鲁之地的名儒们,其用心可见一斑。 只是,这是福是祸,还不一定呢。 说起来,伏生一直相信,福祸无门,唯人自招,但是这天降诏书,他却不得不来面对。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伏生赞叹的望着这气势恢宏,同时又为冰雪覆盖,银装素裹的宫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