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建立信用黑名单,所有的人能够一眼就看清楚,当自己接触陌生人的时候,对方有没有危险。 有了黑名单,当不法之徒准备使坏的时候,他要面临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制裁,还有道德的审判、还有一辈子得不到社会认可的结局。 不能让危害社会的人有半点侥幸心理,这就是黑名单的威慑力。 这次,陈青云很慎重,他要将选择权交给蓉城的民众。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民众对信用黑名单的事情进行讨论。 想明白之后,陈青云来到人大,与老马等人进行商议。现在的老马,对陈青云可说言听计从,对于陈青云要在蓉城发动大讨论的建议,老马举双手赞成。 让人大做这件事,而不是市委组织,陈青云有两重考虑。 市委管着意识形态,但代表着官方的意志。以市委的名义举办这样的活动,民众会有束手束脚的潜意识作崇。 人大则不同,这是代表民意的机构,从另一个角度看,蓉城市人大已经在信用建设上走出了第一步:建设项目的信用评估。 建设项目的信用评估非常复杂,到现在已经一年多时间,还停留在搜集资料阶段,没有正式进行评分。 前不久的正式评分活动,被水巷事件打断,意外终止。 信用黑名单的倡议,像是在沸腾的油锅里倒下一勺冷水,整个蓉城炸锅了。 除了政府的官网,蓉城所有的网站铺天盖地地刊登信用黑名单的文章。 所有的文章几乎都在用同一个标题:“谁主观危害社会,将谁打入黑名单”。 绝大部分市民认为,信用黑名单对于净化社会风气,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应该早就推行; 也有市民认为,不管是谁,进入黑名单意味着被社会摒弃,等于不给此人活路,属于阴暗的报复心理,不值得提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