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春辉明白,物反常即为妖。拆迁合同事件背后,肯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深层次原因。 “在排队的时候,已经将合同文本发到他们手中,需要解释的地方,工作人员随叫随到。”何清波看到于春辉发愣,轻声地解释。 “水巷的人排队等候签订拆迁合同,是谁在组织?” 清波老实地回答:“组织工作当然由办事处承担,但办事处不敢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说清楚点。”于春辉有点烦躁了。 “一是泰安集团的补偿标准,让水巷人感到满意。更重要的,却是先签合同能选到好房子,能选择好岗位。” 于春辉继续发问:“购房合同是怎么回事?就是你说的好房子?” 水巷的拆迁政策,属于一比二的房屋补偿,为什么还要拆迁户购买房屋,于春辉一定得弄明白。 何清波笑道:“这次的安置房位于朱雀湖和玄武山之间,也有不想搬到朱雀湖的居民,他们会选择现金补偿。于是,我们干脆将所有的拆迁标准全换算成现金,需要房屋的拆迁户,按照优惠政策购买朱雀湖的安置房。” “买房的拆迁户多吗?” “大约九成吧。” 于春辉大惊:“有这么高的比例?” 何清波点点头:“这就与第三个合同有关了,泰安集团联合了十多家知名企业来水巷招工,沙盘的南边,有将近二十个签约台,都是这些企业安排的。” “你的意思,只要同意拆迁,就能获得就业机会?”原来文章在这里,看起来非常神秘的事,只要戳穿这层窗户纸,所有的事情便一目了然。 何清波笑道:“没错,这里原本就是醴泉集团的工艺品厂,安排了一千五百多女工。自从工艺品厂搬迁到樟树镇后,醴泉工艺品厂采用了人性化的管理。” “说详细点。”于春辉兴趣大增,解开心结后,于春辉对眼前的一切都切于了解清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