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瑜知道,周川纯粹在打官腔。打官腔是领导的基本技能,因此张瑜并不把周川的话放在心上。 离开政府大院,张瑜又来到市委这边。 陈青云接到张瑜的电话,在办公室等候。 在人事问题上,陈青云给了张瑜两条原则:一是精简机构,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二是提高门槛,不能滥竽充数,就算有领导打招呼,必须坚决ding住,陈青云会给张瑜做后盾。 第一条原则好理解,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还没纳入编制管理,属于蓉城市的黑户,机构越精简越好。 至于第二条,听陈青云的语气,好像张瑜的一亩三分地,将是蓉城人趋之若鹜的好单位。 有那么好吗?张瑜很疑惑,离开陈青云办公室的时候,脸上的疑惑十分明显。 正好周川过来了,劈面看到脸上写满疑惑的张瑜,周川心中好笑:好高骛远的陈青云,不知给张瑜布下什么迷魂阵。 陈青云将周川找来,告诉他一件事:省委组织部打了招呼,要派一位干部担任生物医药基地的管委会主任。 如果没有看到满脸疑惑的张瑜,周川也许会与陈青云谈谈条件,现在看来,城北的那个基地,十足的短命鬼,自己离他越远越好,免得沾上晦气。 回机关转了两三天,张瑜愣是没找到一个愿意到城北来的干部,倒是听了不少闲话:一个三无基地,竟然开口要十亿元的保证金,看来某些领导真是穷疯了。 无人无钱无所事事,这就是机关干部对生物基地的总结。张瑜要面子,当无数的异样目光上下打量自己的时候,张瑜再也不想出现在这些人的面前。 没有半点底气的张瑜,只能牢牢看紧手中的那八十万,想起何清波在全市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张瑜肉疼不已。 十万元买车、十万元做广告,一百万的经费,经是起几下折腾了。 以前的规划局,那可是全市闻名的好单位。做惯了有钱的主,忽然手头紧巴巴的,张瑜很不习惯。 广告效应如何,不是张瑜考虑的范畴,张瑜是心疼她那十万元钱,够他们几人一个月的花费了。 招标书公布的日期是二十天,这个二十天,也是检验生物医药基地能否存在的关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