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不适应(四)-《官路医武高手》


    第(1/3)页

    因为袁彩依表示出对陈儒意见的赞成,让陈儒产生了错觉,以为袁彩依对农贸市场项目有兴趣,当即提出,请袁彩依负责农贸市场项目的具体运作。

    新农贸市场的建设与老农贸市场的重新开发,总投资不下十亿,指缝中稍稍漏点出来,完全够项目负责人吃饱。

    如果不是要拉拢袁彩依,陈儒根本舍不得将农贸市场项目让出来。

    陈儒受惯性思维影响,自己这样的大世家弟子,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难免心动,袁彩依这样的小女子,就算不对自己感恩戴德,至少不会辜负自己的一片苦心。

    袁彩依的反应,完全出乎陈儒的意料。

    面对陈儒的提议,袁彩依的表情,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淡淡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是政府的工作范畴,人大作为政府的领导机构,不会插手政府的具体工作。

    其实,在袁彩依的内心,对陈儒产生了极大的反感:在袁彩依看来,陈儒在用利益收买自己。

    随便抛出一个项目就想收买老娘,陈儒太看得起自己了,袁彩依对陈儒彻底失望了。

    如果陈儒完全按原则办事、衷心替安平的民众谋福利,也许袁彩依不会过于看重陈儒与陈青云的恩怨,在工作上支持陈儒。

    陈儒的想法,与袁彩依恰恰相反。在陈儒看来,袁彩依就像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遇事不知变通,完全是一块不开窍的榆木疙瘩。

    这时,陈儒的脑海里,涌现出来的是一句著名的台词: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陈儒拿定了主意,自此之后,与袁彩依的感情与信用,就像两条平等线,再也不会交集到一块。

    陈儒的反应,完全落在袁彩依的眼中,袁彩依知道,经过这次的沟通,自己与陈儒再也走不到一块。

    当然,没有这次的沟通,袁彩依与陈儒注定是两条平行线,始终保持着足够戒备的距离。

    这个时候,袁彩依的脑海里,出现的是与陈儒完全不同的画面。

    在高尔基三部曲的《童年》里,有一个令袁彩依终生难忘的故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