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省委对安平市的班子本来颇微词,因为紫微日报的推波助澜,也形成一边倒的看法:安平的信用体系必须在全省推广,否则就会形成起了早chuang、却赶个晚集的境地。 安平的信用体系经过这次系列事件的洗礼,已经深+入到安平人的骨髓里,再也无法动摇。 这个时候,最高兴的应该是李节。可此时的李节,却陷入极度的彷徨之中。 售假案、钞票变白纸把戏、食物中毒案、油站起火案、强+奸与抢劫案等等,全都得到澄清,市民也理解了市委、市政府,安平的旅游不但没有受到影响,相反,来安平旅游的人,每天都加增加。 可油站起火,有七条生命死中这个事件中,让李节惴惴不安;十多个乡镇卫生院长套取农合资金,也让李节感到自己很失职。 省委、泉湖市委对李节没有半句批评的话,相反对安平市的班子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能够迅速平稳安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可李节心里始终堵得慌,他深知安平的问题在哪。在众多的荣誉面前,安平的班子普遍存在不思进取的思潮,这两年很多工作根本没有大的进步。 李节非常希望自己在安平能有一番作为,可他看得更清楚的,是华夏官场存在的弊端。 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对上不对下、瞒上欺下的官场病,安平同样不能避免。 安平的领导职数、公务员的编制,在s省来说,已经是够精简的,可四大家的机关里,还有多少人在混日子,有多少领导干部终日无所事事,身为市委书记的李节,对这种现象同样束手无策。 此时的李节,沉浸在自己的悲壮情怀中。他想通过安平的系列事件,对华夏官场来一次震撼性的提示。 辞职,这就是李节脑子里反复考虑的问题。 可李节本人,只是县级市的市委书记,就算高配,也不过是副厅,辞职能起到多大的震撼作用。 李节很纠结,心中的学而优则仕观念,已经牢牢生根,如果脱离官场,李节很是不舍。 牧守一方,司教化之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自己脱离官场,这些理想全都成为泡影。 安平的干部将李节的变化全都看在眼里,往日自信、淡定、平易近人的市委书记,这几天竟然有些心不在焉,有时候给他打招呼,李节好像没听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