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初入安平-《官路医武高手》


    第(2/3)页

    王春平宣读了市委、市政府的任命之后,又给大家介绍了陈青云的简历,最后玩味地说:“从大家的眼中,我看到了疑虑。没错,就是疑虑,怀疑市委有没有搞错,给大家送来如此年轻的、也许什么都不懂的厂长,会不会太儿戏。在这里,我只告诉大家一句话,市委能将陈青云同志派来,是经过认真的、慎重的考虑,是对大家、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任的安排。所以,我要说的,就是请大家相信市委、市政府,相信陈青云同志。”

    江秋水作为橡胶厂的主管单位领导,也趁机说了几句:“我们是党员干部,应该是完全的唯物主义者。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陈青云同志是个有大气运的领导,在他的领导之下,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发展不了的地方。如果你们对我的话有疑问,可以到红杉镇去,可以找到你们需要的答案。”

    王春平比较认同江秋水的话,自从越省考察之后,王春平对陈青云有所关注,他发现自己竟然看不透这个年轻人,特别是他所工作过的地方,往往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简直就像在玩魔术。他期待着陈青云保持这样的神通,给橡胶厂带来同样的奇迹。因为在泉湖市所保留的国有企业中,橡胶厂规模最小、效益最差。这种局面再维持几年,也难免走上改制的道路。

    “大家别这样看着我,这是我第一次发表就职演说,很怕说错话。”轮到他说话了,他将麦克风从架子上取下来,拿在手中,站到主席台的右上角,平静地说:“如果大家对我有信心,我就给大家更大的信心。因为昨天才接到任命通知,对橡胶厂的情况不甚了解,不便发表更多的看法。今天我只说两句话:一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当然,办法由我来想,请大家遵照执行;二是众志成城。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迎来企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谁都没想到,新来的厂长竟然如此风趣、干脆,作风不错,至少不会惹人厌恶。

    王春平与江秋水留在厂里吃晚饭,算是给足了陈青云面子。招待晚宴就设在食堂,橡胶厂的食堂竟然设有五个包厢,真是少见。上菜之后,陈青云才知道,食堂的大师父手艺之高,仅次于乔月。办公室主任丁春秋告诉陈青云,安平市各部门的领导都喜欢到橡胶厂吃饭,不得不多设几个包厢,其实这样并没有增加多少招待费,很实惠。

    听完此话,陈青云心中不免悲哀,政府的实权部门根本不管企业的死活,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和享受。他知道,如果橡胶厂拒绝接待这些爷们,接下来的日子肯定会很难受,办点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第二天的厂长办公会,陈青云提早十分钟到达位于三楼、他办公室对面是小会议室。整个三楼只有三个房间:他的办公室、大小会议室,大会议室外面是个屋ding花园。

    在他之后,依次进来的领导分别是办公室主任丁春秋、总工程师朱家、总会计师邱霞、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杜秋,最后进+入会议室的,是主管经营的副厂长、在他到任之前的临时负责人林平山。

    “大家已经认识,就不再介绍了,我不知道以往厂长办公会的规则,从这次会议开始,每次会议之后,都要形成会议纪要,请丁主任负责。”陈青云平静地说:“今天的会议,只有两个议题:首先请大家简要地汇报自己的工作,从进+入会议室的顺序进行;其次将急于解决的问题提交到会上讨论。下面请丁主任先说,请邱总代丁主任做记录。”

    陈青云刚说完,会议室内“叭”地一声轻响,原来是丁春秋手中的中性笔掉在会议桌上。听到由他最先发言,丁春秋不免有些慌张,但他很快平静下来,将橡胶厂的人员结构、报酬状况及前两次考核情况进行了汇报,显然早已有所准备,陈青云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所有的汇报都是老生常谈,大家说得很顺溜。到第二个议题的时候,会议室顿时热闹起来。

    最先提出问题的是副厂长杜秋,他激动地说:“陈厂长,厂里的煤炭只够一个星期了,再不到煤,锅炉就得熄火,硫化车间、炼胶车间都得停产。电费也只交到本月底,电力局不同意我们欠费。”

    朱家接着就要发言,陈青云说:“不着急,今天准备好了工作餐,解决一个问题再往下走。”然后问邱霞:“厂里还有多少资金?”

    邱霞郁闷地说:“厂里所有帐户的资金全部加起来,不超过五十万元,仅够维持机关的运转。”

    丁春秋插话说:“要不要通知机关各部门,尽量压缩开支,先保锅炉用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