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公开的环评-《官路医武高手》
第(2/3)页
曲直伸出一个指头:“十亿、只差一百万就有十亿米元了,太爽了。老板,要不要在米国的二级市场再折腾一番?”
陈青云差点跳来:十亿米元,那就是几十亿华夏币啊,自己已经跨入国内巨富行列了。
他想了想:“你给我两亿华夏币,我要继续持有南海创业的股票,如果这支股票持有的机会不成熟,选择别的股票也行;还劳伦斯一千万米元,亲兄弟、明算帐;其他的资金可以在米国二级市场试试水,但不要全部砸进去。具体的事项你操作即可,国内的股票操作也交给你吧。行动放快点,我要在半年之内,从国内的股市上至少抽回一亿元到我的个人帐户。”
曲直对陈青云的信任十分感激:“老板,你放心,我不会给你丢脸,一定会有惊喜给你。”他很想告诉陈青云,自己全家在米国金融界的影响,但大度的陈青云从不过问他的出身,他也就压下了介绍自己的冲动,相信总有一天,老板会了解自己的一切,会因为选择自己而庆幸。而陈青云想的很简单:相比进+入股市前,本金已经抽回,还有丰厚的利润,就算全部亏损,也不过是还给股市。
燕京钢铁公司向国家计委提供的资料主要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国家计委的态度很明确,因为燕钢的地理位置特殊,必须在环境影响评价的专家评审通过之后,才考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这是项目立项的规范程序,只是国家计委严格执行了这个程序而矣。
国家环保总局受理了燕钢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同时向世纪行组委会提出申请,将这个项目的环评审批过程作为世纪行的第一个行动。
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从专家库里抽取参加评审的专家,准备公开进行燕钢扩建项目的环评评审。世纪行组委会则负责通知各大媒体,组成燕钢环评评审宣传组。在国家环保总局受理报告的第三天,专家组和宣传组到燕钢进行现场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是现有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环境污染情况。
燕钢位于燕京的西北方向,占地面积近八平方公里。陈青云燕钢厂区内看到一个大型的人工湖,湖面游弋着不少野鸭。湖边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整个厂区内栽种了不少花草树木,虽然现在不是花草盛开的季节,可以看出燕钢在这方面确实下了大力气。但总是一股刺鼻的气味挥之不去,陪同的领导看到专家难受的样子,阴沉的脸上可以滴出水来。
在露天矿料堆放场,六十多万平方的巨型矿料场上,如小山般的矿石、煤炭堆积在地面,各种重型卡车穿梭般来往在矿料场,整个矿料场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粉尘中。难怪有人说:西北风起,燕京就笼罩在烟尘之中。光这个料场所产生的粉尘,就够燕京人喝一壶的。
陈青云对燕钢的项目本来很看好,现在得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了,虽说胡光华与他两人代表《紫微日报》参与本次活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燕钢的领导将资料准备得很充分,原本以为借助最高领导人对燕钢改革成果的高度评价的东风,迅速推动这次扩建工程上马,没料到国家计委和家国环保总局直接将这个项目放在阳光下,让各大媒体参与,等于向全燕京市民公布了燕钢领导班子的意图,难题出现了。
燕京人对燕钢很有感情,建国前的燕京,几乎是个纯粹的消费城市。虽然燕钢建厂的历史悠久,但建国前的三十年时间,其前身燕京炼铁厂仅炼出不到三十万吨生铁,没什么成效。随着国家领导人改变燕京发展的方针,大批以燕钢为首的重工业企业落户燕京,燕钢才焕发出光辉,在燕钢的鼎盛时期,仅燕钢一家,就占整个燕京市税收的四分之一。那时的燕钢,工资高、福利好,职工们将吃用不完的东西往亲友家送,用他们自己的话叫倍有面儿。
改革开放后,燕钢存在的问题慢慢显现,发展步伐减缓。特别是海钢的建设,燕钢在行业中的地位更加落后,这是燕钢领导人不愿意看到的现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