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江州起风云(下)-《都督请留步》


    第(2/3)页

    刘益守微微点头说道。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江州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他很是矫情的吟诵了一首“古诗词”。

    刘益守的很多“名篇”都在建康流传,但也因为“格律不齐,不知所谓”,所以难登大雅之堂,常被有心人惜之怜之。

    受到刘益守的影响,格律不整的“诗”在南梁民间大行其道,这些人自称是“文坛吴王派”,这种长短句的格式,又被称为“吴王体”。

    其中领头鼓噪之人便是阳休之。

    “好啊,真是好啊,太好了!”

    写诗作诗是胡僧右生平最爱,可他却是典型的“人菜瘾大”,所作诗句愣是没有一句能流传下来,倒是很多变成了笑料。

    然而对于品鉴诗词,他却只知道好,却不知道好在何处。

    “好!主公这首诗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尽显好男儿平乱镇远的康慨报国之志。只有主公这样有情怀有抱负之人,才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诗篇。”

    阳休之秉持着“只要我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的理念,在那里自顾自的硬吹尬吹,搞得刘益守十分无奈。

    抄个纳兰性德的词装个逼而已,没必要这么捧吧?

    他摆了摆手,嘱咐了胡僧右一番后,便意兴阑珊的返回湓城。阳休之小心翼翼跟在后面,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说错话了。

    其实阳休之也没做错什么,不过是刘益守心中略有些感慨而已。

    权力啊权力,这玩意是多么的美好。

    当你大权在握的时候,挖鼻孔的姿势都会成为成功的秘诀之一。人世间的庸俗与势利莫过于此。

    所以世人常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男人无权,狗都不如!

    而刘益守只觉得他们吵闹。

    ……

    某个权势熏天的梁国驸马爷一直都知道,自己从未动手杀人,却是如羊姜所说的那样,死在他手里的人何止一万。

    这次是内战是为了剪除藩王,所以刘益守对于亲自领兵上阵实在是没什么太大的兴趣。

    在他的约束下,朝廷派出的官军一直屯兵湓城,在江边渡口建立仓储,囤积粮草,却一直没有南下讨伐萧纶。

    主要是还是想用“攻心为上”的策略解决问题。

    政治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

    作为掌控了中枢的大老,刘益守的办法是兵马未到,朝廷的政令先行:

    派人传令到江州各郡,将现有的大江州一分为二,鄱阳湖以北的仍然叫江州,并包括鄱阳县在内,治所在湓城。

    而鄱阳湖以南的豫章、巴山、临川三郡合并为洪州,治所在豫章城。

    分别建立江州都督府与洪州都督府,以统辖本地驻军。

    江州分块治理势在必行,因为湓城与豫章本身就是两种政治地理生态,一个是长江重镇,一个是管理南面豪酋的治所。

    历史上萧衍虽然没办这事,杨坚后来还是给办了。刘益守此举也算是“顺应天理人心”。

    不过刘益守是不可能放过萧纶的。

    于是“统一战线”的玩法被他熟练的拿来使用,江州本地豪酋已经有人投靠,并愿意听从其驱使。而孤立无援的萧纶,没有一位本地豪酋出来响应他。

    其实除了余孝顷与黄法氍二人以外的本地豪酋不做声,这些人的想法也很好理解:既然萧纶打着的旗号是“抗拒推恩令”,那跟他们这些本地的吃瓜党有什么关系呢?

    朝廷的推恩砍不到他们头上,萧纶的反推恩令,也无法让他们得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显然坐在一旁看戏才是聪明人的选择啊!

    要是被殃及池鱼就不好了!

    不得不说,萧纶领兵或许还有点能力,但政治头脑却跟门外汉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不如!他在奔袭鄱阳县的时候只考虑了事出突然,却完全不考虑政治后果。

    在余孝顷和黄法氍回到驻地后,他们便立刻召集乡民举起义旗,共同声讨萧纶。

    余孝顷与黄法氍分别领着当地豪酋的私军,打着的“为国除害”的旗号在所在地新吴和新建起兵,响应朝廷号召,并名义上服从刘益守所率朝廷官军的节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