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汉国震恐-《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2/3)页

    当年颜良尚为河北大将时,曾为袁绍效力,兵出塞外,教训过不听话的鲜卑人,内心中对曹丕投靠鲜卑人的决策,实际上是心存不满的。

    眼下颜良跟曹丕失去了联系,便与王平一合计,二将便决定绕过鲜卑领地,前来汉国投奔了刘备。

    颜良本就是河北人氏,当年只是因为袁尚被灭,颜良走投无路之下,才归顺了曹操,跟着曹操去往了雍凉。

    如今一晃多去已过,连颜良自己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能重归故里,而且还受到了刘备热烈的欢迎,盛情的厚待。

    颜良感激于刘备的厚待,又深恨陶商灭了袁绍袁尚和曹操,这三个他曾效忠过的故主,一心想要复仇雪恨,所以才会站出来向刘备请战。

    一方面,他想拿下真定,杀戮魏将,以泄心头之恨,一方面也想尽快立功,以在汉国站稳脚跟。

    刘备当然看得出颜良的心思,目光中流露出几分欣慰,却拂手笑道:“子正莫急,早晚有你立功的机会,朕自会让你报仇雪恨,一雪前耻。”

    颜良这才压制住了战意,退了下去。

    刘备的目光,转向了帐前群臣,神色变的肃然起来,沉声问道:“曹孟德不争气,这么快就被陶贼所灭,眼下陶贼已至并州,随时可能前来冀州,我大军又始终攻不下真定城,形势到了这般地步,尔等可有什么良策?”

    话音方落,沮授第一个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眼下陶贼新灭秦国,魏军士气高涨,而我军久攻真定不下,士气已是强弩之末,此消彼涨之下,敌我两军强弱已经逆转,臣以为,我军当趁着陶贼未到之前,撤真定之围北归,修筑冀北各城池,巩固已有战果,以逸待劳,准备应对陶贼的反攻才是上策。”

    沮授洋洋洒洒一番话,无非是忌惮于陶商,想劝刘备退兵而已。

    刘备眉头一凝,眉宇间流露出几分不悦。

    想当初他起兵南下之时,沮授就不赞成,眼下又是沮授第一个提出撤兵,这位袁绍旧臣总是跟自己的战略作对,这让刘备心中不满已久。

    只是,沮授乃河北人氏,而他麾下颜良文丑吴三桂安禄山等大将,皆为河北人氏,为了拉拢这些河北大将的人心,他只好对沮授的消积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沮公与之计,万万不可!”

    刘备尚未表态之时,帐前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几乎不约而同的出言反对。

    刘备瞟了二人一眼,目光中流露出几分意外,要知道他的这两位左膀右臂的谋臣,素来意见相佐,却不想今日会异品同声的反对沮授。

    他却不知,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老家都在魏国敌战区之中,都盼望着能杀回老家去,沮授想让他们功亏一篑,他们如何能忍。

    刘备很是满意,拂手示意二人说出自己的理由。

    诸葛亮这下倒不急了,很有风度的向司马懿笑了一笑,礼让他先说。

    “还是诸葛亮丞相先说吧。”司马懿也态度谦让起来。

    “是司马大人先提出反对,还是司马大人先说吧。”诸葛亮马上笑着推拒,越发的客气礼让。

    刘备却不耐烦了,便摆手道:“你们两个就不用谦让了,孔明,你先说吧。”

    诸葛亮这才轻咳一声,摇着羽扇子,淡淡道:“陶贼虽灭了秦国不假,但鲜卑人十万铁骑尚堵在并州,以他们现在的实力,陶贼想要解晋阳之围,至少也得花三五个月时间,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陶贼短期内会前来河北。”

    刘备微微点头,紧皱的眉头因他这一番宽慰的话,稍稍松展开来。

    诸葛亮接着又道:“所以说,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攻破真定城,而真定城已守了近五个月,城中粮草想必已经消耗了大半,臣估算撑死了也最多只能支撑三个月,到时候敌军粮草一尽,就算是那田单再有能力,臣也不相信他还能守得住。”

    “丞相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刘备连连点头,把沮授的劝说便忘在了一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