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茶道里面藏玄机-《大明才子风云录》
第(2/3)页
况且捧着茶盏的手停在空中,老师这句话点醒了他。这些日子可是功利心太重了,太看重胜负了,因为瞻前顾后,所以裹足不前。
百舸争流,要有勇往直前,争夺第一的信念,这是必要的,但若把这种信念变成心灵上的巨大负担,就走到了事物的反面,其结果是让自己举步维艰。
信念确定下来之后,就应该扔到一边,让心境空下来,让身体松下来,这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好一件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况且回顾这几天自己都做了什么,无非是在心里反复不断地喊着我要赢我要赢,实际上不仅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倒像是绝望中的人在出绝望的呐喊,如同垂死挣扎一般,这样的心态基本直接可以判负了。
争输赢是目的、是信念,但为的只是确立自我,在实际做的过程中却要将自我排除出去,没有胜负输赢的概念,只有做得好与不好的评判。
况且瞬间大悟,老师让自己烹茶,显然是看出他的心态已经焦虑到一定程度了,这才用烹茶来解他的心结,然后用一句话点醒他,让一切水到渠成。
“多谢老师指教!”况且停在空中的手收回来,拜道。
“你明白就好。虽说我们跟王守仁不是一个派系的,甚至还是对头,可是你如果在特别棘手,尤其是处在下风的时候,就要想想王守仁,想想他怎么样以几个府的老弱兵卒,击败了簇拥无数精兵良将的宁王,那纯粹是心的高运用,完全达到了道的境界。”陈慕沙神色虽淡然,语气却有些沉重。
能够夸赞自己政敌的祖师需要博大的心胸,更需要高度的自信与自制,尽管王守仁平定宁王造反这件事,大家心里都有共识,朝野均视为奇迹。
况且对此当然也是赞叹不已,想想王守仁,已经身陷敌境之中,四面八方都是宁王的人,连所在的府城里也布满了宁王的暗探,目击之处无不是准备起兵相应宁王的人。用风声鹤唳来比喻当时的情形,都已经是对危机的降格,因为他的身边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敌人,各种各样的危险一触即,他的一举一动稍有不慎,直接就掉脑袋。
在这种境况下,他居然能绝地反击,处处给宁王设立疑阵,放出许多谣言,动摇宁王及其部众的心,而后领着不多的人马擒贼擒王,直接攻破南昌擒获宁王,建立明朝第一社稷大功。
明史中把他跟唐朝的郭子仪相比,其实他比郭子仪高明太多,清史中又把曾国藩跟他相比,也不过是给曾国藩脸上贴金,不管是理学上的建树还是平叛上的丰功,曾国藩与王守仁都无法相提并论。
“如果你真的领悟到了王守仁的心境,或许就有可能能打败伯虎。”陈慕沙淡淡道。
打败唐伯虎?
况且知道这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只能是想象。
唐伯虎这次向他出挑战,并非是认可他具备了值得一战的资格,更多的像是对他进行惩戒,是要让他认清谁才是江南才子中的老大,不要整天糊里糊涂自以为是。
况且恰恰也是不忿于此,针尖对上了麦芒,两人想到了一块儿,自然就形成了对决的态势。过后,况且一味地想赢,总也不得法,现在已经到了绝境的边缘。不知不觉到老师这里来,无意中暴露了求援的心态。
圣人有言,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只有去做,才有成功的可能。
不过理学兴起之后,观念大有改变,王阳明的学问之道就是四个字,知难行易,这就是把论道放在位了,只要悟道了,做并不难,当然这个不难只是相对悟道而言,并不是真的不难,相反,没去做怎么能知道不难呢。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