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今让他们有吃有喝,而且还有钱拿,不至于饿死,怎么可能会闹民变呢? 王珪想起了杨默创办学院的事,结合着他今天说的一番话和举动,心里愈发对他有些轻视。 这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年轻人啊,虽然是个宗室,可终究只是个落魄了的宗室,丝毫不明白任何的治国之论。 从古至今,但凡流民还有一口饭吃,就绝对不可能造反的。 这种担心,无疑是杞人忧天。 赵洪虽然也是一般心思,却趁机道:“王主薄,杨公子说的也不无道理,万事还是要谨慎为妙,尤其是在这种关头,咱们要为世子分忧。” 王珪看了他一眼,听得懂他的潜台词:给府衙钱粮。 从推行以工代赈那天开始,赵洪就一直追着自己要钱要粮食。 城内有粮食呢? 自然是有的。 但是能给赵洪么? 不能。 因为接下来的战事,不知道要打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要打多久。 如今李建成守太原,这场战争不能输。 不仅不能输,而且还要赢的漂亮。 那么就要有足够多的粮食做储备。 在战事结束之前,一粒粮食也不能给赵洪。 “赵大人,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城内确实粮食不多,各大粮仓你是最清楚的,因为救助流民已经空了。” 王珪只能哭穷,演技很好。 若不是赵洪和杨默知道太原的粮食储备,只怕都信了他的鬼话。 赵洪感觉受到了羞辱,那些粮仓里的粮食哪里去了,旁人不知道,自己还不清楚么? 去搬运粮食的差役还是他赵洪亲自批的条子。 “王主簿,此间并没有外人,你何必把我等当做痴儿戏耍?” 赵洪阴沉着脸,已经打算撕破脸,今天他就是要钱要粮食。 杨默也跟着道:“当日李娘子在的时候,太原城内有多少粮食,我与赵大人是亲自盘点过的。” 赵洪嗯了一声,点了点头,演技也很好。 因为俩人压根就没一起盘点过。 王珪则故作惊讶:“既然如此,姑爷不妨写信去洛阳,问一问李娘子,这粮食的去处。” “王珪奉命接管城内粮仓时,却是空的,当真是没有粮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