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货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该如何规劝徽宗。 御案上,徽宗接过李普递来的玉玺,准备在计划书上盖个章,批准此事可行。 结果刚刚拿起玉玺,刘瑜便出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圣上且慢,还请听老臣说几句话,如若到时圣上觉得老臣说的不妥,那就立刻喝止,老臣也是一番苦心,还望圣上体谅。” 此言一出,李邦彦三人便竖起了大拇指,瞧瞧人家这话说的,当真是滴水不漏,口才好还真不是盖的。 看刘瑜如此客气,徽宗反倒有些不好意思,放下了手中的玉玺说道: “刘爱卿有什么话直说便是,朕洗耳恭听。” 行了一礼后,刘瑜便开始了他滔滔不绝的演讲。 “圣上应该知道,各种新兴的计划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人们所适应,开海通商一事固然是好,但建设港口需要时间,建造出海的大船也需要时间。 依臣之见,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开海建设上,有这等时间,不如多发展发展民生大事。” 说着,这货在后面不住的乱摆手,示意同党赶紧出来替他说几句话。 李邦彦当先出班附和,一些与他们交好的大臣也纷纷同意此言。 蔡攸简直要被气死了,这怎么开个海这么难呢? 他赶紧给老蔡京打眼色,让老爹出来帮自己说几句话。 可老蔡京却摇摇头,指了指徽宗又点了点头。 这个动作令蔡攸有些犯懵,老爹又是摇头又是点头的,到底是啥意思。 其实老蔡京先摇头是想告诉他别冲动,指着徽宗点头则是圣上注重利益,一定会同意。 听了刘瑜之言,徽宗的内心升起一丝犹豫之意,一时间又拿不定主意了。 蔡攸不死心,继续上奏,但对面反对自己的人太多,同他们相比,自己孤身一人倒显得有些单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