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9回:大赏三军-《三国忽悠记》


    第(2/3)页

    讨贼营八千人:校尉徐晃、司马张辽、督军王当。

    弓箭营一万五千人:校尉赵云、司马方悦、督军陈忠。

    先登营三千人:校尉吕布、司马张郃、督军周凤。

    虎卫营一千人:司马典韦、督军高顺。

    至此,彭羽驻守虎牢关出征第一战,以完满告一段落。

    经过战争的洗礼的军队是成长最快的军队,在虎牢关中,兵丁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改善了许多,没上过战场的人,根本就无法了解那种情义,那是同生共死,丝毫做不得假的情义。

    而且讨贼中郎将彭羽非常在乎这种战友的情义,三令五申,要求必须把兵丁们当兄弟看,战场上才分上下级。

    在彭羽的带动下,虎牢关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氛围,没进入战时的时候,兵丁与都伯、都尉们似乎不分大小,没事就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似乎都不像战场了。

    可一旦进入战时,或者当都伯、都尉面容一正,大声喝道“军令”的时候,你就是让这些兵丁从虎牢关上跳下去,他们也会绝对服从。

    郭嘉、许攸开始对彭羽有事没事就找兵丁聊天的习惯嗤之以鼻,经常劝说彭羽需要保持将军的威风,可彭羽没有听从,继续如此。

    可时间久了之后,郭嘉、许攸又对虎牢关上形成的风气大为惊奇,用彭羽的话说这叫:

    “一只队伍两种模式,生活模式和作战模式,生活中上级对待兵丁必须关心关心再关心,战斗中兵丁对待上级必须服从服从再服从。这些就是彭羽的严令,谁若触犯,必定严惩。”

    所以兵丁们的归属感越来越强,至于日常操练更是一日胜过一日,被俘虏的兵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慢慢也被感染,慢慢的也不分彼此了。

    当虎牢关走入正轨之后,彭羽几乎就撒手不管,每日四处溜达,找兵丁聊天,找都尉聊天,然后回到屋中与郭嘉喝酒取乐,甚至还跟着吕布、赵云等武将练练拳脚,小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滋润。

    彭羽其实远远没有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轻松,其实心里非常着急,自己什么水平,自己当然明白,这黄巾军吃了如此大亏,竟然按兵不动,摆明了是要决战的架势,这黄巾不来则已,下次攻来,怕是全力以赴,虎牢关守不守得住呢?

    每次彭羽和郭嘉躲在房中喝酒的时候,彭羽和郭嘉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攻防战,彭羽提出攻城的方式,郭嘉来应对,彭羽想法天马行空,郭嘉则鬼神莫测,两人配合越来越好,感情当然也越来越深。

    慢慢的许攸也加入其中,三人攻防转换,彭羽灵机一动,制定各种方案,每隔几天将校尉都尉都伯们召集一起学习各种方案。

    再加上彭羽几千年文化的优势下,理论绝对超前,战法更加完善,郭嘉、许攸更是受益良多,武将们更是获益匪浅,一个个张口闭口都是战争理论,谈的不亦乐乎。

    在彭羽的不经意间,将后世的带兵和训练以及理论慢慢的渗透到虎牢关众军之中,都伯、都尉们都是从底层摸爬滚打的士兵,什么时候能接触到这种专业的战争学习中来。

    一个个更是对彭羽感激涕零,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各士族豪门的传家之宝,绝不轻易传人,所以对彭羽更加忠心无比。

    甚至就在这时,日后在彭羽军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军校就是从这时候慢慢演变而来,这种学习的制度一直贯穿于彭羽军旅生涯始终,甚至日后从这些兵丁之中更是诞生了几位后来威震华夏的大将,当然这些是后话,暂时不提。

    …………………………………………………………………………………………………

    第119.5回:小兵二狗

    (番外篇:虎牢关上的小兵,纯对话流,不喜可跳。)

    (大家看看如何?有时间的话留个言哈,多谢啦)

    “二狗”

    “二狗?”

    “二狗!!!”

    “啊,是,小人在,陈,陈伯长,我可没睡觉,只是,只是在想事情,一时没听到您,您喊我,您,您可千万别怪罪小的。”

    “我说你小子,找死吗?站岗放哨,老子来到你面前叫你三声,你都不知道,他娘的,老子看你活的不耐烦了吧?走,跟老子去领军棍去!”

    “啊,陈,陈伯长,您,您千万饶了小的这一回,小的,小的再也不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