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大明的希望-《大明风流》
第(2/3)页
但是冯四海虽然鲁莽,打仗却从不含糊。他虽然无谋,但是作战却极为勇猛,从不怯战,从不畏敌。他不是良将,但却是个合格的大明朝的战士。
自己和他真正打交道的时间并不多,也并不了解他的家庭情形。张延龄从未想过他过的如此贫困,住在崇南坊那样的贫民之地。当然这和他的出身不在京城,完全靠着军功被调往京营有关。
京城无根无底无产业,他虽之前是京营把总,但其实一名小小的把总的报酬也并不多。他又为人豪爽,爱和手下士兵喝酒,兵饷倒有一半花在酒上面。剩下的便是也仅够养家糊口了。
一家五口人住在那样的地方,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从未听他说起过,也没见他抱怨过。在当初整肃振威营的时候,也没有查出他侵占兵饷的事情。足见冯四海还是立身很正的。
那也难怪,他有那样一个母亲,自然会从小给了他许多正确的影响。他能够持身为正,也是情理之中。
就在刚才,当张延龄询问冯母和冯家娘子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冯母说,她什么也不要。除了朝廷给的抚恤银子,她拒绝了张延龄私人抚恤的三百两银子。
冯母说,朝廷给的抚恤银子,是儿子用命换来的,是合规矩的,她能收下。但是公爷的银子她不能要。她说,冯四海不能特例,这叫别人家战死的男儿会怎么想,会引起不满。她不能这么做。
冯母倒是提出了她唯一个一个要求,那便是希望让张延龄看看她的孙子冯刚够不够资格去当兵。说这个孩子跟冯四海小时候一样,不爱读书,就爱舞枪弄棒。当兵或许是条出路,不当兵也许将来会走上歪路。
冯母说,冯刚如能成人,那便是她最大的欣慰。同时,子承父业,保家卫国,也是正途。
张延龄当时什么话也没说出来。这般深明大义的妇人,当真是令人感动无地。但是冯刚当兵这件事,张延龄却犹豫了。
冯四海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当兵,他希望他读书做官。自己若答应了冯母,那岂非是违背了冯四海的遗愿?冯四海只有一子一女,他的儿子当兵万一再遭遇意外,自己岂能心安。
张延龄说出了自己的担心,结果冯母却说,冯四海不是反对自己的儿子当兵,事实上在离开大明之前,冯四海便已经和老夫人和妻子商议着要给冯刚某个出路的事情。冯四海知道儿子读书无望,所以征询家中母亲和妻子的意见,想走一走门路,让冯刚入京营之中当兵。这样,或许能谋个出路。
冯四海还特地在门口平整了场地,备了石锁石锤之类的练习气力的东西,其实就是让冯刚自己锻炼气力身体。他固然希望儿子能读书当官,那是天下父母的期望,他也是一样的。但是冯刚明显不是读书的料,他心里也明白。
张延龄听了这话,这才打消了疑虑。他当即拍板,让冯刚在家准备几日,过几天便来自己手下报到。来张延龄身边当亲卫兵。虽然冯刚年纪还小,但是跑腿牵马这样的事情还是能做的。
让冯刚跟在自己身边当亲卫,自己便可保护这冯家的骨血,也算是张延龄为冯四海能做到的一点事情了。
临行前,冯母和冯四海的妻子还千恩万谢的送出门来,事实上张延龄心中想的是:朝廷该感谢的是她们才是。含辛茹苦养大的大好男儿,送去军中保家卫国,这是何等的大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