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算计至死-《大明风流》


    第(1/3)页

    张延龄是晌午时分才知道了朝中发生的事情的。他先是惊愕良久,紧接着便大笑出声。

    刘瑾等人精心安排了这场朝会,煞费苦心。然而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皇上没有给刘瑾等人任何的余地便决定了此事,可谓一锤定音,粉碎了刘瑾等人的图谋。这件事可太具有戏剧性了。

    张延龄不知道朱厚照为何会如此果断,这一次居然自己做主了这件大事。或许皇上已经明白过来了,对于大明朝廷内的权力要给予平衡,不能让内廷独大专权。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皇上是真的长大了,已经明白了御下的权力平衡之术,懂得利用这种手段来平衡朝廷中的权力分配了。

    说实话,杨廷和就任内阁首辅之职,这是张延龄完全没想到的。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杨廷和都不太可能升任首辅。

    前两日张延龄还想过这个问题,那时候他自己也认为杨廷和任首辅的机会很渺茫,这一次或许焦芳是有机会的。在刘瑾的力挺下,以及焦芳自身的资历之下,焦芳很可能会就任首辅。

    张延龄当时粗略的思索了一下,觉得外廷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在递补的人选上做文章。哪怕丢了首辅,也要保证内阁其他辅臣的人数优势。最佳的方案是递补两名或者以上的人选入内阁,形成人数上的压倒性优势来牵制很有可能成为首辅的焦芳。

    虽然说,内阁中的首辅大臣的权力是绝对高于其他辅臣的,首辅可以力排众议决定某些事情。但是内阁的原则是辅臣共同辅佐皇上做出决定。一件事形成票拟的统一意见上奏皇帝批红,原则上那是需要所有内阁辅臣的共同签字同意的。

    最起码也要得到内阁大多数成员的赞成,形成多数意见。倘若次次都是首辅强行决定某件事,其余辅臣都反对,都不肯在票拟折子上签字的话,一次两次或者可以,时间长了是绝对不成的。

    洪武皇帝废了宰相之职,便是防止朝廷之中有人搞一言堂,掌控太大的权力。当年太祖洪武皇帝下狠手,宰相胡惟庸一案杀了三万多胡党以及牵连的人员,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便是借着胡惟庸专权之行为后世子孙扫清臣子专权,皇权旁落的障碍。

    这之后的内阁,其实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部门。内阁之所以共同票拟,便是杜绝专权的手段。内阁首辅近年来虽然权力类似于宰相,权势有越来越大的迹象,但是朝廷上下对于专权之行还是极为警惕的。焦芳倘若真敢无视其他内阁辅臣的意见独断专行的话,那么他的死期也就不远了。太祖皇帝当年用三万多颗人头定下的规矩,谁敢轻易违背?

    不过,皇上这么一手,倒是让张延龄多虑了。

    杨廷和为首辅,粱储增补辅臣,内阁没有落到刘瑾的手中,外廷再一次从倾覆的危机之中挺了过来,真是一桩奇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