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泥-《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第(2/3)页
说到这,老村长瞅了瞅脸皮子有些发涨的石燕,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
打个眼神再次制止了石燕想要反驳的冲动,司马鹏从背包里取出手提电脑,点进一个单机系统后快速地查了查,然后微微颔首:“从后台数据反馈来看,鱼稻混养项目的确不适合你们赵村——毕竟你们这边乡村旅游还没发展开来,农家乐几乎没有,而如果没有农家乐做支持,在各方面成本攀升的情况下去搞鱼稻混养,得不偿失。”
见到司马鹏向着自己说话,老村长的脸上笑成了菊花,而一边的石燕则是眉毛高高竖起,先前对司马鹏的好感荡然无存。
还没等到石燕拍案反驳,司马鹏又摸了摸下巴:“但是太公,实话实话,我觉得这个蟹稻混养项目倒是可以在你们赵村搞一搞——你们赵村虽然坐落在山坳,但并不缺水,而且螃蟹的经济价值高,其实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见到司马鹏转头又支持蟹稻混养项目,老村长有些皱眉,瞅了瞅那本一直没收回去的工作证,本着不愿意得罪未来财神的心思,老村长并没有开怼,而是沉吟了一下:“小领导,我知道这几位小专家是出于一片好心,我也知道螃蟹要是养得好,收入客观,可是……这事它不靠谱啊!”
司马鹏一脸的兴趣与讨教:“哦?怎么个不靠谱法……太公,我年轻没学问,对于种田这事更是一知半解,您帮我说道说道,也让我长长见识?”
见到司马鹏一脸的诚恳,老村长心里极为受用,当下轻轻咳了咳:“小领导,怕是不晓得,螃蟹是会打洞的——这么一乱拱,把苗的根拱歪了怎么办?而且我们种谷子,都是要把田围起来的,这个螃蟹一打洞,水一跑,谷子还囊个长?”
司马鹏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然后把身子转向石燕,丢了个眼神过去。
得到司马鹏的暗示,快被憋坏了的石燕立马说道:“村长,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螃蟹喜欢打洞没错,但是如果土里有植物的根茎,大部分螃蟹是不会打洞的——也就是说,只要控制好投放蟹苗的时间,等到水稻苗的根长稳了再投放,同时又在田坎上种植一些深根的植物,就不用担心螃蟹打洞的问题了。”
“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会打洞的,我们已经考察过了——江南的一家水产种苗培育所培育出来的大闸蟹新品种并不会打洞,它只会慢慢把身子组钻在泥沙表层,只要把握好蟹苗投放时机,对于水稻的生长一点影响都没有。”
老村长鼻子里哼了哼:“就算如此,打药的事情怎么解决?——你怕是没种过地,不打药,稻虱一出来,整片田颗粒无收;但是一打药,螃蟹还能有几只活的下来?”
石燕自信地笑了笑:“村长你就不知道了,螃蟹其实是可以吃虫的,只要每块混养田里,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比控制在1/9左右,光田里的螃蟹就能把稻虱虫吃的七七八八,并且把水系优化到一个非常优良的程度——如果水稻植株之间的间距再宽一点,控制在40公分左右,保持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就连其它的病害都会大幅度下降。”
顿了顿,石燕解释道:“在这一块,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相对比较成体系的方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科学的规划来构筑小型生态体系,用以预防各种病虫害——当然,前提条件是绝对不能使用农药,否则不但会造成螃蟹的严重减产,生态体系里其余的益虫也会灭绝,到时候就会出现生态失衡,各种疾病也会层出不穷。”
老村长还没说话,一个村民嚷嚷了起来:“小专家,你以为水稻就只有稻虱这么一个问题啊,其余的病虫害呢?”
石燕一脸的自信:“放心,希望农业科技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生物防治剂,价格极为低廉不说,效果也非常好——只要你们根据指导手册来操作,不能说能解决100%的病虫害,但是达到80%以上的预防率是有保证的,生物防治剂再加上疏松化种植模式,别的不敢说,在你们赵村这种生态环境相对良好的地区,96%以上的综合防治率是绝对能保证的。”
另一个村民跳了出来:“那施肥怎么解决?别以为我不知道,螃蟹想要长得好,水质就要有保证,到时候尿素一撒下去,螃蟹准得病上一大批——可是现在又不是以前,不撒化肥的话,一年下来,一亩地能给你打出200斤谷子就算谢天谢地了!”
石燕一呆,这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双庆这边的农民跟江南那边的不一样,由于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他们第一在意的是作为保底的主粮作物产量,而非那些尚未被证实的经济作物收益——偏偏现在华夏土壤的肥力下降的极为厉害,对于绝大部分地区来说,如果不用化肥,单位亩产量的确产不忍赌;在土地肥力逐步恢复以前,头两三年出现近乎于绝收的情况都毫不稀奇。
见到石燕被问住,老村长摇了摇头:“小专家,我觉得问题不止于此,按照你说的,如果混养田里只拿出1/9的面积来种水稻……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把它变成鱼塘来专门养螃蟹?到时候该打药的打药,该催肥的时候催肥,不但效益更高,也更加省事。你可能没干过农活不晓得,一边养螃蟹一边种谷子,需要耗费的精力远要比只养螃蟹或者只种谷子多得多。”
石燕大急。
直接变成池塘?
那怎么行!?
要是只养螃蟹,持续药物污染下,土地肥力和生态怎么恢复!?以有机化种植和精细化种植为内核的新农业模式怎么推广?
而且就螃蟹养殖来说,双庆这边地理环境根本不占优势——真要是单纯为了推广螃蟹养殖,自己去江南不好么?那里的螃蟹养殖可是隐隐有了本地农业支柱的迹象。
见到石燕憋的满脸通红,司马鹏哈哈一笑,把注意力转移了过去:“太公,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国家马上就要加大相关主粮的种植保护政策了,你们这些土地要是不种主粮而改作鱼塘,是要惹麻烦的!”
老村长顿时一惊,有些惊疑不定地看着司马鹏——如果这事是真的,那么眼前这套略有些擦边球意味的蟹稻混养方案,反倒是对他们最有利的了?
司马鹏见状,趁热打铁道:“关于土地肥力的问题,我觉得不需要担心,希望农业科技在双庆有着不少的农资点,他们的有机肥料又不贵,而且也在免费推广农家无害渥肥技术——到时候稍微咬咬牙,有机肥、渥肥、菌肥三样一起上,把基肥夯足了,水稻产量绝对不会比用化肥来的少,而且在这种混养模式下,有机肥种植的长期成本要比用化肥来的便宜,螃蟹的排泄物和水塘里的微生物本来就可以转化为肥料,只要坚持个三五年,这片地只会越来越肥,甚至连农药都不需要打。”
老村长,犹豫了一下,有些为难:“我知道小领导和小专家是为我们好,可是我们之前根本没养过螃蟹,养死了怎么办?就算想养,买蟹苗和饵料、以及把地弄成小专家说的那种池中田的整改费用从哪里来?还有……双庆这边现在好像喜欢吃螃蟹的人不多,我们养出来后,卖给谁?”
听到这三连问,司马鹏脸上的笑意不减:“太公,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一,据我所知,所有的试验点都是ppp模式,由你们出地出人力,然后由这些专业人士做运营统管和技术指导——这里面可是有不少原本农校毕业的骨干,都是人家花了大功夫请回来的,技术经验丰富着呢,有了他们在一旁监督和指导,除非遇到天灾,否则你们想把螃蟹养死都难。”
“第二,初期的启动费用,按照双庆地区实验的ppp模式来说,基本上都是由实验小组来出,如果他们的资金不够的话,还可以向双庆发展银行贷款嘛!——要知道,大华投资可是跟这些银行有合作关系的,只要是涉及这种新农业项目,但凡不是弄虚作假,那些低息贷款就不可能放不下来!”
“当然,我也知道太公你们的担忧,毕竟朝银行借来的钱捏在手里不踏实——如果真的不愿意轻易找银行贷款的话,完全可以用一些土法子减少养殖成本嘛!”
“蟹苗这块就不说了,虽然实验小组都有固定的种苗供应商,并且价格比较低廉,但这块该掏的钱还是得掏;”
“但是作为成本最大头的饲料这一块,其实是可以想办法的;据我所知,除了水稻的花粉和浮游物之外,螃蟹最好是用活饵去喂养……那么简单,闲的没事的时候去河里面摸点螺蛳和河蚌过来,挖几个小水塘养着,尤其是螺蛳;以它的生长繁殖速度,只要勤快点,再搭配一点自家种的玉米之类的粗粮,完全可以解决至少将近一半的饲料费用。”
“第三,至于养出来的螃蟹如何销售的问题嘛……”
说到这,司马鹏想了想,然后点进系统里,噼里啪啦地操作一阵,又从背包里拿出纸笔写写画画了一番,这才抬起头来说道:“温老的原则,向来是想着法让那些富得流油的有钱人来养活咱们这些苦哈哈,因此这些螃蟹自然主要面向的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而事实上,铸投商贸和我们山城食品,也开始在布局这一块的生鲜销售和配送。”
“只不过由于辽省盘锦、双庆城口和巫溪那边都已经报备了不少的蟹稻混养项目,根据我们山城食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数据来看……以我的权限,暂时只能预留给你们赵村2吨的大闸蟹意向收购合同。”
听出了司马鹏的言下之意,不只是老村长,身后至少一半的村民都忍不住狂喜——2吨的大闸蟹?
发了!
虽然这个数字其实很少,但要知道,螃蟹这东西本来就价格不便宜,2吨的收购量对于赵村这种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小村子狠狠发一大笔财了。
而且螃蟹这东西是分级的,同样是两吨,但2吨一级品和2吨二级品之间的价格差了一大截,跟三级品之间的价差更是天壤之别;除此之外,公蟹和母蟹之间的价格区别也很明显——司马鹏单说给了2吨的收购量而没具体到品级,可谓是在暗地里给了诺大的优待!
至于说收购价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