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这么刚?-《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第(2/3)页

    所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既然按照正常方式来发展,光伏发电的商用遥遥无期,那么他们就只能想办法来规避这种周期太长造成的风险——商界里有“概念不死,未来可期”这种说法,一旦把光伏发电和汽车电池通过技术和概念双重绑定起来,那么哪怕光伏产业的发展步子再慢,但有了新能源汽车这个应用场景无限广泛的载体,随着民众认知的普及,光伏发电绝对会提前突破桎梏,成为真正的主流民生能源。

    而如果拉上一些凯子,让他们分担一部分高风险、重资产的产业下游业务建设,自己却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当一支指挥棒,那就更完美了——奥卡姆剃刀法则不是也说了,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嘛!

    他们想的倒是挺好,但问题是……是杨铸不乐意啊!

    一来,他很清楚,眼下并不是非常受到重视的新能源,会因为种种原因,在短短几年后,迅速上升为各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赛道,在这种本质上是国家竞争的敏感赛道里,一个企业,尤其是国外企业,根本不可能掌握哪怕一丝丝话语权——这又不是在国内,像这种压根底就没盼头的项目,谁要是一掷千金地砸进去十几甚至几十亿美金,谁就是宇宙超级无敌大傻逼。

    二来,光伏产业不是快消品,在这种真实的市场容量以十万亿美元计的超级赛道里,一家企业想要通过中下游产能或者末端市场影响力来反制产业链上游,完全是痴人说梦——那两个老不死的家伙条件开的很清楚,中下游的光伏生产和组装,甚至是输电站都可以交给你,但是上游硅晶提纯、线路设计等技术,你是休想染指。

    三来,杨铸很清楚在08年以前,光伏的核心市场在于欧美,除了欧美自己的公司,没有任何能拿到上游的技术,这也造成了华夏本土的光伏企业一度出现了“三头在外”的情况——即90%的原料要靠进口,90%的产品都是出口到欧美,90%的核心技术不在手里。

    这种三头在外的情况,如果体量小还无所谓,一旦体量到了一定级别,就是妥妥的优质肥羊。

    事实上,随着华夏光伏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欧美资本看准了只负责中游组装业务的国内企业既没有上游技术,对下游买家也没有定价权的弱点,从2005年起就开始推动了晶硅原料价格的上涨——仅仅三年时间,多晶硅就从40美元/公斤涨到了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足足翻了12倍!偏偏这时候欧美下游买家又纷纷压价,两头围杀之下,华夏的光伏板一度出现了高买低卖,亏本才能甩出去的现象。

    于是似曾相识的一幕出现了,当国内光伏企业害怕原料继续上涨,纷纷锁定了长期原料供应合同(以十年期合同为主)后,国际多晶硅价格迅速地从500美元/公斤的高价,回归到了03年40美元/公斤的正常价格——要知道,那时候华夏光伏企业多晶硅需求量已经达到了30~40万吨的规模,这中间的差价是多少钱?

    就这么短短的三年,国内光伏企业靠着无数工人廉价劳动力所堆砌的利润,全被欧美的金融机构吸走;随着接连不断的毁约潮和天价违约金,华夏第一批光伏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严格来说,杨铸对于国内第一批光伏企业其实没多少好感,不管是这些企业小富即安的不思进取也好,包括欺骗在内不择手段的无序竞争也罢——尤其是打着降低成本的幌子,高强度压榨工人的廉价劳动力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但他很清楚,当前的华夏虽然经济已经有了明显起色,但大部分人其实依旧不富裕——那些工人虽然拿到的工资与他们的劳动完全不成正比,但至少,能保证他们活下去。

    因此,他很害怕自己一旦答应了那两个老不死的要求,有了铸投国贸这面很有号召力的旗帜,在吕思思上司的推动下,势必会有更多的组装业务露给国内市场,到时候难说会有比原本历史上更多的光伏企业参与到眼下这个看起来非常有想象空间的产业里来,那么自己的罪过就大了——第一次国内光伏企业倒闭潮里,那些工人有多惨,看过了相关报道的他很清楚;事实上,08年那次光伏企业倒闭潮所造成的劳动力溢出跟后来国内急剧恶化的工厂用工环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什么?

    你说铸投国贸现在这么有钱,又有吕思思等人在一旁配合,到时候在国内大力推动光伏上游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不就可以了?

    嗯……

    我只能说,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在当下却很难——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赛道,没有足够的终端市场托底,从而实现基本盘的内循环,那么你顶多只是挨宰的程度轻一点而已。

    但是很可惜,此时的华夏并没有后世那么富裕,根本没那么多钱去砸国内的下沉市场——就算是有这么多钱,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梳理布局和搞基建,也是白搭(顺便一提,当下正在提的“全国一盘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诉求就是彻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而这里说的“梳理”,其实指的也是这个,请不要单纯的用经济问题来看待这种超大型项目。)。

    总之一句话,如果以05年为质变线的话,此时天时地利人和全不在我,事无可为——要是以2008年或者2010年为质变线,杨铸倒是可以认真考虑一下。

    ………………

    听到杨铸有选择地从行业投入费效比、产业技术空缺、地缘政治、国内现状、进入风险等几个层面简单讲了讲他的看法,吕思思有些沮丧地垂下了头——虽然不想承认,但自家老大说的在理,在国家没有下定决心把光伏产业上升到战略层面之前,谁进这条看不见重点的赛道,谁就是等着挨宰的肥羊。

    而杨铸那句“我为什么要去替那群只知道骗补贴、与信贷机构联手坑老乡们钱的企业着想?”更是让吕思思差点抬不起头来——国内的光伏企业这么不争气,她连感情牌都没脸打。

    看到吕思思一脸的难堪,杨铸轻轻叹了口气打住了嘴,总算没再继续说些尖酸刻薄的话了……毕竟两人是同生共死过的战友,人家跑自己面前提这档事也不是她自己的意思,他也不适合太过份;而且上面想要尝试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用心是好的,毕竟此时的华夏,广大的西北地区还有数量高达7656万的无电人口,诸如青藏等省份,无电比例甚至高达78%;没有电,发展经济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乡村振兴压根底无从谈起。

    想起乡村振兴,杨铸又是忍不住有些头大……他可以想象,这事过后,觉得自己缺乏担当的温老肯定又要看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了。

    “对了,你的领导怎么忽然对光伏产业这么上心了?”杨铸揉了揉太阳穴,随口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