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让礼部官员头疼的是这次典礼不能照抄前清皇帝的即位大典,毕竟沈墨是汉人皇帝,又驱逐了满清,自然不能用满清那一套。 最后一番商议后决定以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大典作为蓝本,适当地进行删改。 毕竟明朝灭亡才不到四十年,明朝的史书典籍保存的还比较完整,完全可以找到相关的记载。 尤其是老朱这个人在这些事情上本来就比较热衷,所以找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找到了礼仪章程之后,还需要培训所有参与典礼的人员,包括沈墨这个正主,包括他老婆孩子丈母娘等所有要在典礼上露面的人员。 还要饮宴,保卫,接待外宾等各式各样的事情以及制作所有人员穿的衣服仪仗以及各种器具等等,非常的繁琐。 真正的时间紧,任务重。 典礼的时间定下来之后,自然是要昭告天下的。 消息迅速传开,各地已经感受到新政权红利的地方百姓们兴高采烈,普天同庆,毕竟在楚军占领时间超过半年之久的地方普通的百姓都享受到了分田分地的实际好处,自然会发自内心的拥护新皇帝。 谁给百姓能带来富足安乐的生活,百姓就拥护谁,这就是用脚投票的基本逻辑。 华夏作为一个庞大的中央帝国,数千年来一直都是周边国家民族心目中的天朝上国,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如此。 华夏大地上发生的政权更替的重磅消息,周边的国家地区自然不能视而不见。这次开国典礼暨楚帝称帝大典就是一次观察大楚帝国以及建立外交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自然不能错过。 譬如朝鲜、日本乃至周围的安南和暹罗等国都纷纷派出了使者,带着礼物和国书踏上了前往华夏路途。 西方各国在濠镜的代表们自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也纷纷带着礼物赶往了北京。 其中葡萄牙人的代表莫兰德和英国人的代表妮可早在半年前就来到了楚国旧都衡阳,想要觐见楚王。 但是不巧的是在他们到来之前,沈墨刚好御驾亲征去了,所以就一直留在了衡阳没有见到。 但是这半年时间里,这两位倒是认识了不少楚国的大臣,妮可甚至还亲自拜访了王后姜寒酥,并且赢得了姜王后的初步好感。 虽然他们都知道华夏江山必然会被楚国一统,但是这一天到来的那么快却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 所以在得到满清灭亡,楚王入主京城的消息后他们立刻派人将这个消息传回了濠镜,在濠镜瞬间引发了强烈的反应。 列强各国派驻在濠镜的代表都纷纷给国内送信,汇报这件事。毕竟现在华夏大地换了主人,他们的母国要想在东方有所发展,就必须要跟华夏的新主人打好关系。 最慌的就是葡萄牙的濠镜总督福格了。 大楚接替了满清,等于葡萄牙跟满清之前所有的契约都有可能会变成一张废纸,大楚收回濠镜的租借权是极有可能的。 而濠镜如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福格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亲自前往北京觐见大楚皇帝陛下,看看他对濠镜所持的态度。 在开国大典暨称帝仪式紧锣密鼓地筹备之时,关外的辽东大地上却是兵戈再起。 雅克萨城的罗刹人在得到了拜顿带来的三千援军的加强之后,不久就发动了对萨不素驻军的大本营黑龙江城发动了进攻。 而在黑龙江城的前面有一座小城叫做呼玛城,这是一座小型的城堡,等于是雅克萨城和黑龙江城之间的唯一一道关隘。 因为整个黑龙江上游几乎没有城池,所有的百姓村庄集镇都是沿着黑龙江两岸分布的。 呼玛城这里由萨不素的弟弟萨果素带着数百名士兵驻守。 罗刹将军拜顿带着三千名罗刹兵和五十门火炮沿着黑龙江一路杀过来,顺利地抵达了呼玛城下。 正好带着人外出巡查的萨果素发现了罗刹兵的踪迹后,立刻第一时间果断地派人前往黑龙江城给哥哥萨不素报信,自己则迅速回到呼玛城中,关闭城门,带领士兵们上城防守。 拜顿来到呼玛城下,观察了之后立刻断定呼玛城中的守军目的是拖住自己,给黑龙江城的守军争取准备的时间,所以并没有全军包围呼玛城,而是只留下了两百人攻打牵制呼玛城,使他们不能抄自己的后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