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关于新型航天飞机的容载量,韩元计算过了。 一次发射,最多能携带十三颗卫星上去。 倒不是船舱内的空间不够,而是再多,智能机械臂就处理不过来了。 对于这架新型航天飞机来说,能安置通讯卫星的地方只有船舱底部的那一部分空间。 中心内层的大量空余空间他利用不起来。 主要是如今他的技术还不到家,使用航天飞机无人发射卫星还是有些麻烦的。 虽然能将航天飞机送上天,但那借助了远超人类科技的各种技术。 卫星无人发射升空,且投放技术较差的情况下,韩元只能选择机械臂、吊轨、舱门开关等方式来释放卫星。 主要还是人力方面的限制,他没有什么时间和人力可以浪费到卫星发射上。 只能选择呆滞的固定程序来做处理,这样一来,设计出来的程序越简单,出现失误或者问题的概率就越低。 另外,新型航天飞机上除了电推进发动机,能源供应等方面的技术外,其他的控制技术相对而言并不高。 光刻机的精度摆在那里,即便是刻蚀出来的芯片面积比普通的芯片要大很多,但实际上一块芯片能执行的功能就那么些。 而且执行功能的速度和能力,和现代的纳米集成芯片比起来差老远了。 这些东西注定了自动化并不会太高。 除非韩元抛下其他的工作任务,专门守着发射航天飞机。 但那显然更加不现实。 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最大化的获取额外任务奖励,那么根本就不需要这么麻烦。 造个火箭,带个卫星上去就可以了。 一次性火箭携带卫星上天的技术相对人类来说有一定难度,当今的世界依旧只有寥寥几个大国能独立完成。 但对于拥有初级航天应用知识信息的他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 ....... 新型航天飞机的完成,厂房被拆除。 第一座长波电磁波信号发送塔被韩元修建在基地中,就在测试场地不远。 相对于人类社会中动辄高达数百米的信号塔,基地中的这座长波信号塔并不高,还不到五十米。 而且信号覆盖范围也小了很多。 这座信号塔主要以固定的频率朝着天空不停的发射长波信号,覆盖半径五百公里的区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