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殿上,李净宇整治江南一带河道的建言,被绝大多数大臣反对,反对的理由也正是他们之前预想的。 一是钱,二是没必要。 李净宇一一驳斥,可在皇帝一句“国库空虚”之下,他纵然将所有人辩得哑口无言,也无济于事。 立太子的事,也被提出。 “众爱卿以为,当立何人?” 即便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人选,在皇帝发文时,也不会有人傻到冒头。 皇帝语气平和,直接点名。 中书侍郎顾廷烨。 “单纯从这三年来传回京中,关于两位皇子的事迹来看,靖王殿下能沉下心专注于河道治理,冒着严寒酷暑,不辞辛劳地在野地奔波,实属难得。睿王殿下则聪敏睿智,急民之所急,得百姓推崇爱戴。臣以为,两位皇子各有所长,无论谁为太子,都将是盛朝百姓之福。” “顾爱卿,朕问的,是哪位皇儿能担大任。” “臣惶恐。”顾廷烨深深弯腰请罪。 皇帝在众臣中扫视一圈,“你们也认为两位皇儿才能不相上下?” 众大臣低垂着头,一个个嘴巴闭得紧,眼睛却滴溜溜转着打量旁边的人。 “盛朝历代以来,为帝者均是有能者居之,既然众位爱卿都认为两位皇儿才学相当,那么朕便遵循这民间规矩,立长,册立我儿净宇为……” “皇上,臣有本奏。”一个大臣突然趔趄出列,只能顺势跪地高呼。 “准。” “启禀圣上,三年以来,睿王殿下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为百姓做下许多好事,得到一片赞颂之声。靖王殿下却看不到任何实绩,只有这厚厚一本江南河道治理的方略,这东西是好是坏,有用无用全无评判,是以,臣以为,睿王殿下才是做实事的人。” “你的意思是睿王更适合担当太子?” “是。”已经被踢出列,那大臣索性豁出去。 “你们呢?怎么认为的?”皇帝的声音始终不紧不慢,不高不低。 众大臣摸不透皇帝的心思,不敢妄自表态,一个个异口同声,“臣谨遵圣上旨意。” 换句话说,你说谁当太子,谁就是太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