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众人却是一阵迟疑,皆是面面相觑。 “陛下,李阁老所言极是,只不过若是陛下执意这般,臣等也只好行那逾越之事了。” 片刻的寂静之后,杨景晨却是道。 对于杨景晨此言,人群之中似乎有些异样的阳光投来,杨景晨也不恼,仅仅是往后退了回去。 “此人倒是有些意思,深谙进退之道,只不过这个时代,能活到现在,谁又说没有无奈。” 朱建暗道。 此人名叫杨景晨,朱建是知道的,同时他也明白为何人群中会有人投来所谓异样的眼光,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那句极尽圆滑的话,更为重要的还是前朝时其人三疏颂忠贤和参与阉党修编《三朝要典》之事,历史上也正是因为此事,杨景晨被罢官,以致忧郁而死。 不过杨景晨此人,对于国策、时弊的兴革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解,可以说也是一代贤才,随意罢黜实在有些可惜。 “谁又没有犯过一点错误了。” 朱建有些喃喃。 不过今日之事,最为重要并不在于此处,朱建明白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诸位。” 朱建说道此处却是顿了顿,一双有如鹰眼般的眼神将众人扫了个遍,此时的诸人无不是屏住了呼吸,他们想听一听今个主子会有怎般的看法。 “李阁老所言,朕以为大错特错!” “什么?这——” 朱建此话一出,却是犹如石破天惊一般,众人一时间皆是万分不解。 而李标却是似有所思一般,在一旁默不作声。 若是以往他定会直言圣上,只不过今日,他似乎觉得圣上的话并未有何不妥之处。 “诸位,或许尔等以为朕是说的笑的,不过朕告诉你们,朕是认真的!尔等皆是我大明肱骨之臣,是我大明的脊梁之臣,如今的时局想来诸位也是比朕清楚的多,陕地大旱,流民四起,后金入关,我大明的江山已是岌岌可危,而此时唯有我君臣齐心,方可共赴国难,可是今日之事,你我君臣之间,却是连同座用膳皆是此般拘泥,如此这般,又谈何君臣同心,再造我大明盛世乎!” 说道此处,朱建那藐视天下的气概已是彰显,稍有胆小者甚至连与朱建对眼的勇气都是没有。 此刻还敢与朱建直视之人,也不过李标几人,不过朱建话语铿锵有力,所指更是直透人心,一时间众人却是震撼无比。 “诸位,尔等皆是我大明肱骨,朕的左膀右臂,今日诸位竟是连给朕一个共同用膳的机会都是不给,说什么祖上规定吗,君臣之礼,想来我太祖皇帝开创帝业之初,也不是与众人同甘共食,而近日竟是这般,朕实在是心甚痛之!” 言罢,朱建却是摇了摇头,故作长叹道。 看着朱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众人却是一阵面面相觑。 “陛下,臣等万死不敢有此等念头。” 作为阁辅之首,李标忙是上前道,额头竟是渗出了些许汗珠。 “陛下,李阁老所言极是,陛下切莫有那般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