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枢密议事-《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然而淮南诸城,扬州最为富庶,寿州却是最为坚固。

    此城处于淝水入淮的交界口,北缓南高,水攻无效。

    而野心勃勃的朱延寿同样是江淮宿将,击退葛从周,抵挡朱友裕,数次击退梁军。

    面对杨渥,朱延寿同样不虚,采用杜荀鹤的意见,声言广陵郡王含怒而来,破城之日鸡犬不留。

    如果此时领兵的是杨行密,恐怕寿州军民早就开城投降了,可惜英雄故去,幼主当权,而且还是名声一向不好的幼主。

    有王茂章的前车之鉴,寿州军民不信也得信了,纷纷协助守城。

    这么一座坚城,又是抵抗梁军的军事重镇,城中粮草和军械向来不缺。

    朱延寿亲自登城,与士卒浴血奋战,其妻王氏在城中组织妇人烧火做饭,淮南军久攻不利。

    此时已经赶到邓州李晔,召集众将以枢密院的名义议事。

    淮南淮北的各种消息经过整理之后,送进堂内。

    “枢密者,国家中枢之机密,天下之机密,江淮胜负如何,梁军动向如何,我军如何介入,各种利益考量,战略谋算,都是尔等之职责。”李晔开宗明义。

    其实任何时候任何朝代,都不缺能打的将军。

    关键在于怎么打才能为国家攫取最大的利益。

    国家大了,光靠李晔一人肯定是不行的,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玄宗、宣宗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李晔在军中还不觉得,一回到长安,感觉身体与头脑每况日下。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迷糊了。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历代统治者刚刚上位的时候,大部分都甩开膀子准备励精图治。

    但都很难做到有始有终。

    能进此间者都是唐军大将,或者被李晔认可有潜力的将领,还有十几名书记官和皇城司的精英细作。

    几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唯有杨师厚道:“杨渥必败!”

    “理由。”李晔斜躺在软塌上,眼皮都不抬一下。

    “杨渥屠王茂章家眷,已然失德,又被宠臣宵小环伺,与淮南宿将离心,所凭者,不过是杨行密遗留的威德而已,朱延寿虽包藏祸心,然在寿州十余年,抵御梁军,功勋卓著,为淮南之柱石,杨渥未明其罪而猝然攻之,淮南士民大失所望。”

    “此言大善,诸位意下如何?”李晔目光扫视众人。

    王师范道:“臣附议,只要杨渥一败,江淮分崩离析,我军提前作准备,万不可使朱温吞并江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