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风平浪静-《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李晔令周云翼戍守江州,不干涉江西内政。
外面的风雨停了,朝堂内的风雨又起来。
弹劾王师范的奏章这两月都快塞满天心阁。
李晔一面欣慰于军政分离的制度深入人心,一面又感叹于此事的棘手。
若非王师范奇兵突出,还不知江西局势会糜烂成什么样子,说不定如原本历史一般,成为杨渥为数不多的功绩之一。
不过规矩就是规矩,若是不表明态度,不知道多少人会效仿此事。
弹劾王师范的人,多是清流以及韦昭度等世家余孽。
他们很清楚王师范的底细,虽说是知州,但归根结底仍是武人,一个武人能成为知州,而文人不能成为将领,本身就令他们耿耿于怀。
要知道在大顺二年,他韦昭度还是西川节度使,兼两川招抚制置等使,手握十万神策军,出将入相,风光无限。
而自从景福二年之后,皇帝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信任他们这些世家老臣,反而大量启用底层武人。
攻击杨崇本只是一个开始,和一个试探。
攻击王师范才是高潮。
就连新进的文臣也加入了阵列。
李晔更明白他们是在恐惧,恐惧被一个新生的大唐抛弃,恐惧沦为新兴武人集团的附庸。
当然,这件事从本质上,的确偏离了李晔原本的治国方略。
深思熟虑之后,李晔削去了王师范江陵知州、辅军副总管的职务,改为枢密参军,从四品的枢密院官吏。
这实际上也是李晔对王师范的考验,枢密参军看似无足轻重,但在李晔的国家预构中至关重要。
朝野上下都不怀好意的盯着江陵,期待王师范能发挥武人传统。
而处于惊涛骇浪之中的江陵,却意外的平静。
王师范领着三五随从在江边垂钓,身后辅军各都头一脸愤然之色,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这一年,朗州的武贞军节度使雷满离世,踌躇满志的雷彦威上位,频频向王师范示意。
归州刺史赵武也表示愿奉王师范节制。
就连声势日隆的马殷也在期待着王师范。
谁让他是武人,谁让他父子两代都是青州牙将起身。
“朝廷不公,末将等愿为王公讨个说法。”王师范年纪轻轻就被人称为王公。
要说荆州三地的百姓,就是民风剽悍,一言不合就要搞事。
军中的宣抚使已经提前被他们控制了,只等王师范一声令下就全部砍了祭旗。
“你们退远些,这么多人吵吵闹闹,我还怎么钓鱼?”王师范一脸轻松,仿佛不知道这些人来干什么。
几个都头你看我我看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