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唐军动向-《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与这个诱惑相比,朱温的淮西节度使,就太小家子气,若是淮南节度使,朱延寿或许还会考虑一二。

    “令参军杜荀鹤替本将回书辞谢。”

    江淮大战的消息,令李晔也紧张起来。

    细作虽然没有打探到杨行密的具体情况,但综合各种消息,不难推断出杨行密的状况不容乐观。

    江淮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

    李晔依稀记得历史上就算杨行密坐稳了吴王大位,江淮的叛乱此起彼伏。

    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朱温、李克用父子手下叛乱也比比皆是。

    一旦杨行密有个三长两短,凭十五岁的世子杨渥根本无法掌控大局。

    天下之局势维系在江淮,而江淮之局势维系在杨行密身上。

    李晔当即下令唐军集结。

    李晔有种错觉,自己不在长安的时候,风平浪静,自己一回到长安就暗流涌动了,各种权力的纷争,在各方面悄悄展开。

    这几日也不知怎么走漏消息的,清流大肆弹劾杨崇本在松州的残暴不仁。

    说什么松州边民十室九空,杨崇本为了节省粮食,效法当年黄巢,以人入磨盘。

    这些人本身就文采不错,大肆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加工。

    声言皇帝若是不惩治此人,将来必为秦宗权、朱温之流,陛下遣派忠直之臣,约束岷州军。

    表面看,清流是在弹劾杨崇本,实际上是在试探李晔的底线。

    毕竟李晔是大唐皇帝中为数不多的任用文臣领军的皇帝。

    韦昭度攻成都陈敬瑄,张浚攻李克用、李存孝。

    如今唐廷振兴在望,武人的身份一跃而起,这就不得不令自诩国家忠良的清流们眼红了。

    他们弹劾杨崇本,实际上就是一次试探性的打压武人。

    李晔看的很远,想的也很深,在权力面前,谁也不是小白兔。

    好在如今的唐廷,政务归于政事堂,军事归于枢密院,想打压杨崇本就要走枢密院,还需要李晔盖上玉玺。

    闹就闹吧,只要不耽误大唐政务和军事,李晔懒得理会他们。

    乾宁七年四月,李晔留张承业坐镇长安,自引十万唐军出潼关,进驻唐州。

    此时天下枭雄们的目光也都集中在江淮。

    以往跟杨行密闹来闹去的马殷、钱镠、钟传都沉寂下来。

    甚至钱镠主动让出润州,退守常州。

    徐温轻松夺回润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