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50、沮丧中,扯出来惊天大案中的红衣大炮 关键时候,还是李晓,这号称坐梁山前三位的吴学究。 李晓踢着踢着老榆树,竟把自己的脑袋瓜儿,踢开了窍,看一会儿老榆树,突然地大叫,“队长,有办法啦,这老榆树,料结实,咱砍下来,造榆木大炮,我家的邻居,是个木匠,从小,我就在他家里玩,见过!” 李晓猛地一喊,惊动了所有的人,他们的思路一下子黏在了老榆树,造大炮上。 萧易围着老榆树,转了一大圈儿,嗯嗯地,越看越满意。 他和李晓是邻居,那木匠家里,他从小,和李晓,没少转了和看了,知道什么材料的木料,有什么样的硬度,能打什么样的家具和器具。 “嗯,行!”萧易看完,用手,拍打着老榆树。 老榆树,粗陋的身子,到处的开裂,内行人,都看出,这是年月的印记。 榆树不同于梧桐和杨树,年岁长了,从里面松裂,砍晚了,只能当劈柴。 榆树不这样,越老,木质越硬。 这年岁的这棵老榆树,它的木质一定很硬很硬的,能造大炮,不会炸开膛。 萧易要有兴致地打量这棵老榆树,足有两丈高,有二尺半粗,树干溜直,“嘿嘿,把它砍了,拉回村里来,找木匠将首尾锯掉,再劈成两半,凿子、斧子一起上,把树身掏空,然后镶上铁皮,再合起来,用铁丝一扎,就能做成一门大炮。” “对对对!”嘎子给萧易下着高兴的定义,围着老榆树,上上下下地跳,可是,跳着跳着,就没有了劲儿,嘴里面,轻轻地嘟囔着,“可是,咱没有铁皮呀,又没有铁丝,怎么办呢?” “是呀!” 大家开始,围着老榆树转圈儿,动脑筋,想办法。最后,还是那嘎子想出来的好法子,“咱村里的民兵,一个多月前,截的鬼子的汽车,咱藏了一个大油桶,滚到家里了,当成盛水的缸,现在,咱把它推来,把油桶剪开,就是榆树的包皮,再把各家晒衣服的铁条拿来,铁丝筛子什么的,只要谁家有铁丝,铁条,给谁家要,谁家一准的给,一起拆,这样就解决了铁皮和铁丝的困难了。” 张老二的脸色,更是急剧的变化。 他是本村的,知道,这平原地儿的,没得抓挠,又赶上战乱,村村破,家家穷,尤其是嘎子家,才是穷得啥没有,要是把那个铁油桶,剪成铁皮了,他家,就又连个盛水的家什,没有了。还有各家,这大平原的,哪有个什么的铁丝铁条的,所有带铁的器具,都是金贵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