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家儿的也是个楞头青。 这个愣头青的家人,马上,就要惹事了。 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的说话间,来到了鬼子据点的吊桥外。 吊桥外的道边上,照例的,插着四五个“此处有地雷”的木牌子。阳光底下,写着黑字的木牌子,白茬茬的晃眼,一看就知道,立牌子的民兵,不是精细人,显然是直接从树上砍下来的,直接的写上字,直接地插到地上的。 吓唬鬼的,自然的,不愿意那么精致。所以,远远地看,这几个成弧形,围定吊桥的木牌子,就像坟头前面插的,祭奠新亡的人。 民兵们,显然,已经把暂时的还能站着的鬼子兵,看成死人了。 看到迎亲的队伍走过来,看门儿的民兵,老远地站起来,平端着长枪,瞄向了鬼子。 他们还是怕鬼子兵,见到花轿抬过来,知道里面有花姑娘,就不要命地冲出来,那样的话,又是一场劫难发生了。 看到民兵们这样的戒备森严,这样的虎视眈眈,送亲的队伍,原本还有些担心和害怕的,现在,一下子胆子大起来了,他们确切地知道了,乌龟壳里的鬼子,今儿里,有地雷和民兵看着,是不会拱出窝来了。 拱不出窝来,自然,就没有危险,没有危险,那么,这些小鬼子,就成了有头的木桩子,就成为一堆肉。 “大棚”也老远地加把劲儿,狠狠地擂着大锣,“鍠!”的声响,拉着金属的长音儿,传出老远,直到天边里的芦苇荡,芦苇荡晃着满湖的碧波,再回传过来,回传过来的声波,加上了满湖的水分,加上了芦苇的清脆,再到人们的耳朵,“琞!”软绵,醇厚,细腻,更显出来太平和昂扬、得意。 紧接着的乐班子的响器,也受了鼓舞,吹吹打打的,更加起劲儿,那唢呐,那笛子,那笙,合奏出来了宽广天地和欢天喜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