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转迷糊的鬼子迷糊着走上黄泉路-《湖西抗战走廊》


    第(2/3)页

    那还有什么顾虑的?他们在日本,常年生活在水边上,没少见了苇子地,没少在苇子地里藏身子,当然知道怎么到苇子地里抓坏人,也怀有苇子地里怎么抓人的技巧了。

    所以,鬼子们并不惧怕苇子地里的八路军玩什么猫腻,心情轻松地转过身子,顺着刚才追击的道路,追呗。

    追着追着,鬼子们渐渐发现了,也越发感觉出来了有什么不对,明明枪响就在身边,却隔着沟,绝着路,怎么也到不了,明明发现了八路在苇子地、草丛的里的身影,就是够不到、抓不住。

    这样子的战斗情形,在日本训练时候,教官是没有教导的,井口野猪也是头一回遇上,他们没有现成的战例,就越发的想尝试猫捉老鼠的心理,鬼子果然被王蕴政吊起了胃口,追击的速度也就更加快了。

    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跑着跑着,鬼子们又跑到另一端的湖边上了,再回头,又跑到湖边上。

    鬼子兵们已经被累得气喘吁吁了,但是,就是见到八路的影,听见八路的音儿,就是抓不到手心里。就这样的来回的跑呀跑,终于跑到了东西不分,南北不知了,满眼里只有荒草棵子和满湖的湖水,满耳朵里,满是的秋风的声音,这可怎么办?

    鬼子是没有办法了,但是,八路有办法,王蕴政的等鬼子们没办法了,他再开始他的办法。

    他的办法很干脆,简洁明快,就是咬住它,吃掉它,要这些迷失在荒草湖泊的鬼子的小命。

    首先要的是井口野猪的命。

    跟在井口野猪身后面的鬼子,只有十几人了,在这样迷糊的地方,只要走的稍微慢一些,只要稍稍离开队,就自己耐下心地转悠吧。

    井口野猪心里急呀,那时紧时稀的枪声加上鬼子腔的哀嚎声,传饱了他的耳朵眼儿,听的是真真的,距离一定很是接近,但就是看不见,摸不去。

    他要是有贾岛的本事,能遇上一个哪怕是聋子、瞎子、憨子的童子,一定磕头作揖地问清楚,能走到追击的起点,那座木桥,怎么能走到。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当然,那个白日做梦能盼到的童子,不会像对中国的贾岛一样的好心眼,虽然湖西的百姓素来好客,那要看谁,对朋友,孔子的名言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上甘岭》的插曲是“朋友来了有好酒”,野猪他们这一伙儿走迷路的,是鬼子,是敌人,是财狼,迎上去的自然是“猎枪”,所以,那个好客的童子,绝不仅仅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推脱,而是像放牛的王二小,极其热情地把他们往黄泉路、奈何桥上领。

    着急万分,无可奈何的井口野猪,只能做的,就是带着他的这个小队伍,在这样的八卦阵里,顺着道儿转悠着。小子转悠了足足有三个时辰了,正累地筋疲力尽,想坐在湖沟的路上歇歇脚,顺便想想还有什么招数。

    这一歇脚,闹心地事儿,来了。

    突然,壕沟的对岸,从草丛苇子地里,一下子钻出来几十个八路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