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奇计,要敢想,奇想-《湖西抗战走廊》


    第(2/3)页

    “谢你的好心,唉,”彭琦辉低下头,神色暗淡,“这腥风血雨,枪林弹雨的,不知啥时候,挂了,那不闪人家一辈子?等赶走了鬼子再说吧。”

    张华杰想了想,“等赶走了鬼子是晚了,不过现在,形势这么严峻,也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啥时候宽松了,我就提,你可得给我媒人大鲤鱼吃。”

    “哈哈,那当然,啥时候宽松?咱找 ‘三步倒’算算?”

    “哈哈哈!”张华杰经彭琦辉一抖,乐和劲儿上来,心情一下子晴朗开了,话说得幽默风趣,“你手下,可是人才辈出呀。”

    他们提的“三步倒”是有典故的,是从抗日根据地峄山上的清风道徐道长那里来。

    峄山上的徐道长,熟读《周易》,能掐会算,卦准得在峄山一带很有名。

    四年前,由张光中司令带领,八路军从临沂一路打过来,开辟了邹微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桃花山军分区。当时,军分区侦查科住扎在峄山“仙人洞”,正准备向微山湖区开进。出发前,送别的徐道长气宇昂扬,口赠一卦,“山影湖光彩润勾,旌旗挥卷斩敌酋。菱熟蒲荒不记秋,惟有孤忠并河流。”寓意侦查科定能旗开得胜。

    记得那是傍晚的霞光中,站在“巨人观”上面,徐老道鹤发仙骨,兴致熠熠,捻须吟来。

    周健民处长听后很是高兴,两手紧握住徐道长的双手,“道长,此去湖西杀敌,我们是有牺牲准备的,但定有道长卦中所言,一定会取得抗战的全胜。在此,我代表出征的将士,感谢道长的祝愿。”

    一排长王蕴政插言,“道长,俺识字少,没听准卦里面的嘛意思,”一排的宿营地紧挨清风道观,整天为道观里挑水劈柴、论长说短,时间久了,战士们就和道士交往成了好关系,尤其是王蕴政,平素里和道长交情最好,这会儿话说得也就没轻重,“你算准了我们在湖西能胜?”

    “说这个世上没黄河了,这峄山上没有大石头了,你信?”老道长笑吟吟,扮作高深。

    “不信!”王蕴政心眼直,头一昂,斩钉截铁,“我们在湖西,准胜!”

    此时,晚霞把老道长的银须染得艳丽亮堂,老道长也斩钉截铁,“往后不论过了多少年,有黄河水在,有山上的石头在,就有八路军湖西抗日杀敌,报国壮志的英名在!”

    “我们能胜!”王蕴政兴奋地转身就跑,他要把这上上好卦告诉全排战士,却忘了脚下正站在石头边上,第三步,就三步,就被闪倒了,连着跌了三四个跟头,头上连着长出来三个大包,从此后,就落下“三步倒”的笑料。

    彭琦辉提到“三不倒”,是打心里对道长的敬,在峄山上,他和大师曾有一卦,曾和大师有一番推心置腹的谈。

    四十年后,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地,彭琦辉还念念不忘,朗口忆来。

    “大师的确是高人,那是在巨人观前的大青石上,大师坐在石凳上,手拿起《周易》,粗翻乾卦,借着卦意,说着中国的抗战话,高深莫测,款款道来。”

    ……在“潜龙勿用”阶段,尚无力发挥作用时,怕的是轻举妄动。在“见龙在田”阶段,崭露头角时,怕的是不能积累力量,站不稳脚跟。在“终日乾乾“阶段,大上进时,怕的是不能小心翼翼,得意轻狂。在“成跃在渊”阶段,实力壮大时,怕的是无法汇聚人心,错失战略良机。在“飞龙在天”阶段,旗展抱负的极盛时,怕的是挥霍和妄为……

    青岛八大关,临海树森,清风习习。石桌前,彭老将军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到这时,一下子站起,击掌直呼,“中国有能人,微山湖有能人,一个山野之人,竟能破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足可见诸葛亮的《陇中对》,不是妄言。”

    ……

    油灯下,彭琦辉站起身子,走动着,思索着。

    油灯的光照的范围窄,他的橘黄色的身影,一会儿出现在光亮处,一会儿淹没在黑暗里。

    张华杰掏出一把小刀,拨弄起灯碗里的鱼油,“老彭呀,你这直罗镇‘白狗子’级的,总赶不上咱这长征前的‘瑞金’级,连鱼油灯都不会点。”他在用这个办法,转移彭琦辉的注意,好让他轻松一会儿。

    “怎么了?”彭琦辉凑上前,满是兴趣和好奇。

    张华杰卖弄,“不是我卖老资格,你就不懂物理学,哦,这物理学,太高深,你是学不来的,这样,我先由深出浅,你以后电灯,要把鱼油,这样,从底下,弯起来,就这样,形成马鞍桥,加快风流动的速度,没燃着的鱼油也预热起来,根据液化原理……看看,亮了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