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阴谋论者-《我在民国打酱油》


    第(2/3)页

    孑民先生没有多做停留,想着得赶紧回学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仲浦先生和其他教授。

    结果,刚回到学校,一只脚跨进院子,就看到办公室门口,站满了等消息的教授,加上其他渠道获知消息的教授,不下20多位。

    面对七嘴八舌的求证,孑民先生手一挥,示意大家先安静,而后点点头,大笑道:

    “我刚从教育部回来,有好消息与诸位先生分享,皖之先生现确实在珐国,人没事!”

    “哈哈哈哈......”有教授大笑,并且开玩笑道:“等皖之先生回国,我得去要回份子钱。”

    “同去,同去。”

    “就是,哪有活人收份子钱的!”

    “不退份子钱,反正一顿饭跑不了!”

    .......

    孑民先生脸上洋溢着笑,环视了一圈,却没发现仲浦先生,便问道:

    “你们有谁知道,程学长去哪儿了?”

    话音刚毕,就看见仲浦先生自院子外,高声答道:

    “我来了,哈哈......”

    这一笑,便已然明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北大,而后是其他大学,不得不说,汤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第二天,“汤皖绑架案”和汤皖的控诉信,齐齐登上了《京报》的首页,整个华北瞬间就沸腾了,引起了舆论一片哗然。

    比之“汤皖刺杀案”,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在为汤皖感到庆幸的同时,不禁感到被戏弄的愚蠢。

    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版本的猜想,以及各种衍生而来的种种脑洞大开的阴谋论。

    王揖唐平白无故被关了一个月,虽说菊长没有趁机下黑手,反而是好吃好喝招待着,但任谁也受不了这个气。

    汤皖是没法找麻烦了,毕竟他被绑架了,没有人身自由,真要算起来也是苦主之一。

    但是,不意味着他王揖唐就要白喝一个月的茶,生生吞下这个苦果子。

    首先要找麻烦的,便是汤皖控诉信中提到的“和平会”组织,这个劳什子组织。

    此前没有一丝线索,便是菊长也只能双手一摊,双眼一抹黑。

    但是,气呼呼的王揖唐显然不会善罢甘休,再与徐树铮等人交流分析后,惊讶的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和平会”很有可能是南方集团借壳上市。

    首先“汤皖刺杀案”发生的时间节点很暧昧,正值南北双方开战前的舆论大战。

    “汤皖刺杀案”一起,北方集团首当其冲,是“报纸暴力”的直接受害者,民间声望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虽然南方集团也受到了些许指责,但是与北方集团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可谓是直接利益获得者。

    若不是受到了“报纸暴力”,依着段总强势的性格,断然不会给南方集团缓和的机会,更不会有后来的《沪市会谈》。

    因此,段总等人,再找不到“和平会”的相关讯息后,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汤皖刺杀案”就是南方集团策划的一个针对己方的阴谋。

    再者说了,那个劳什子“和平会”,听听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南方人起的,与什么光复会,自强会等,定是一个爹妈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