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无农不稳。 历朝历代,哪怕是到了后世,朝廷都是非常重视农业的。 只有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的情况下,谈其他的才有意义。 很显然,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李世民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自然也是非常高的。 李君羡再次提出可以考虑使用水泥来兴修水利之后,李世民很快就跟朝中重臣商量这个事情的可行性。 “陛下,这个水泥,如果价格合适的话,对于修建沟渠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使用了水泥和沙石组成的混泥土之后,不仅可以解决现在的沟渠渗水很严重的问题,也可以大大的缓解现有沟渠开通之后,很快就损坏的问题。” 房玄龄自然是支持修建水利设施的。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农户完全是靠天吃饭。 虽然粮食种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粮食的产量,但是对于大唐来说,老天爷给不给力,才是对收成影响最大的事情。 再说的具体一点,就是该下雨的时候,是不是有雨下。 该出太阳的时候,会不会一直下雨?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大家说道的水利设施,想到的首先就是水库和沟渠。 这是保证农田有足够的水来灌溉的很重要因素。 “水泥好是好,就是不知道到时候秦协道愿不愿意低价售卖给朝廷。民部现在能够调用的资金非常的有限,如果没有办法买到便宜的水泥,那么水泥这个东西再好用,也是没有意义的。” 民部尚书戴胄首先想到的就是钱。 作为大唐掌管钱袋子的官员,戴胄可是为钱操碎了心。 要说兴修水利,戴胄自然是赞成的。 但是没有钱,说什么也是白说。 “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可以有力的促进粮食的增收,也能减轻旱灾和水灾的情况。 并且兴修水利这个事情,当地百姓都是比较支持的,基本上不需要朝廷动员,本地的农户在闲的时候就愿意主动的参与其中,朝廷只要管一顿饭就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