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陈炬安全抵京。 此时距离年关还有些时日,但冯保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卸任。 郑妙谨便依了他之意,知道冯保的心已经不在内廷,也无需挽留。 所以就在陈炬回京的第三天,郑妙谨便颁发懿旨恩准了冯保的请求。 擢升陈炬为司礼监掌印,陈炬的位置则由此刻身在辽东的田义接任。 同时擢升王安为司礼监秉笔,乾清宫掌作的位置仍由王安兼任。 如此一来,大家都明白了,这一任的大内总管是陈炬,接陈炬班儿的将是田义,再下一任就是王安。 包括冯保在内,连续四任大内总管的人选都已经有着落了。 尽管在冯保看来,内廷的作用有不断削弱的趋势,但也只是相对的,大内总管依然位高权重。 但也不得不承认冯保说得对,大内总管换人只是引来一片热议,并不会对内廷的格局有任何影响。 冯保说退就退了。 陈炬说上来就上来了。 一切过渡得很自然,也没有任何人站出来说反对谁或支持谁。 新一任的大内总管就这样定下来。 相对于议论冯保与陈炬,议论田义与王安两个人似乎更多。 毕竟陈炬接替冯保在意料之中,原本陈炬就是冯保的接班人。 只是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居然让田义接替陈炬的位置。 要知道田义不在京圈儿,而且曾经还是万历皇帝宠信的公公。 让大家更想不到的是,竟提拔王安为秉笔,此时的王安才十几岁。 当初升为司礼监随堂时就已经属于破天荒的了,如今还要离奇些。 田义为什么能从南京突然跻身于北京?王安为什么能得皇上如此信任? 反正一时半会儿大家都想不明白。 别说是外人不清楚,就是田义与王安自己都想不明白呢。 田义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而王安是感觉幸福一直就在身边。 …… 陈炬将朱翊镠交代的几件事传递给外臣知悉,自然引来一片热议,尤其是鼓励汉人官员去辽东边外做官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