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7章 冯保眼中的申时行-《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2/3)页

    这些年,他不都这样过来的吗?围着李太后,围着朱翊镠,围着郑皇后……哪有什么轻松自在的日子?

    但这次退下之后感觉有了。

    终于可以轻松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必看人眼色行事。

    原来心里装着名与利时,感觉不到做自我的重要性与可贵之处。

    如今感觉到了,所以急流勇退。

    申时行拜访他,他也是第一次掏心掏肺地将心里话和盘托出。

    从前确实觉得申时行不对胃口,与张居正明显两个风格的人。

    他当然更倾向于张居正的作风。

    但现在他看开了。

    或者说是想通了,感觉申时行也有自己的难处。

    外界对申时行的评价不一,申时行决心做和事佬固然得到了某些官员的尊重,但并不被全部人士所谅解。

    申时行有时被人批评为张居正的循吏,有时被人指责首鼠两端,即遇事左顾右盼缺乏决心或者说魄力。

    然而,申时行何尝不难?高拱、张居正都是什么下场?

    高拱被罢黜回籍,张居正“死”后被参,家产籍没,子弟流放。

    如果申时行仍按照座主张居正的作风办事,至少也是缺乏头脑。

    今日,申时行坐在文渊阁中张居正留下的公案后边,当然不能忘怀张居正当年的精神气概。

    张居正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能够记忆千头万绪的详情末节,同时又极能了解各种人事的机微。

    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后,确实一帆风顺,然而再过十年竟身败名裂,即便得到朱翊镠的平反,这种惨淡的经历也是申时行不希望看到的。

    申时行对座主张居正太了解,张居正的根本错误在自信过度,不能谦虚谨慎,不能对事实作必要的让步。

    申时行性格温润如玉,生平不愿意宣扬别人的缺点,而对于提拔自己的人更不会妄加批判。

    这就是为什么张居正被万历皇帝清算时,申时行敢站出来。

    为什么朱翊镠离开京城坐镇辽东期间,申时行累得吐血几次,仍在咬牙坚持,从未想过退休不干了。

    像冯保与申时行,都是陪伴张居正改革的人,或者说拥护者,看得比常人更清楚:张居正的十年新政,其重点在于改变文官机构的作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