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始终站在生者的角度出发,不过是变换了一种表述方式—— 所有的祭奠、守制、超度亡灵等礼仪,其实不是为了死者。死者已矣,他们不需要,而是为了生者,为了生者能够很好的活下去。 如果一个人看开了,能够很好地解脱,与自己达成和解,那守制甚至可以像庄子一样没必要。 “曾学士讲得很好。”郑妙谨道,“我也已经听明白了,皇上的这道旨意你送往礼部,让礼部尚书送往通政司,明日便在邸报上刊登出来。” “臣遵旨。” “还有,你将你刚才的话全部整理出来,写一道条陈,然后让内阁与礼部联名,同时附在皇上的旨意后面,这样有利于天下官民参详领悟。” “臣遵旨。” “辽东那边的局势如何?”郑妙谨松了一口气,转而问道。 曾朝节回答说:“回皇后娘娘,依臣的调查了解,形势本不容乐观,不过有陛下亲临,陛下对辽东的形势可谓了若指掌,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与途径,臣相信也不难解决。” “曾学士确定这不是恭维?” “臣绝无半分恭维之心。”曾朝节信誓旦旦地道,“从前或许不觉得,但从辽东回京的路上,臣越来越佩服皇上,原来皇上还是潞王的时候,就已经密切关注辽东,试图解决那边的困局,皇上最先派臣去请努尔哈赤,当时尚不察觉,原来同样是在布局。” 郑妙谨微微点了点头。 曾朝节接着说道:“以皇上的英明神武,倘若都解决不了辽东的问题,那臣毫不夸张地说,恐怕这世上再也没人有这个能力。其实除了对臣的委任,皇上还另外一个人的栽培,更能体现出皇上的远见。” “谁?” “就是即将接任辽东新一任巡抚的王象乾大人。皇上之前如此器重他,连升他三级,派他出京锻炼,回京后又让他跟随张先生主持军务,这次又委任他为平东大将军,原来都是为了辽东接下来的改革。皇上需要一个信得过,又能够防止李成梁总兵不断膨胀的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王象乾大人。可见皇上一直关注辽东,并为辽东的改革做准备,这样若不成功,天理难容!” 见曾朝节激情四溢,郑妙谨颇感欣慰,“看来你很崇拜皇上哈?” “那当然,越来越佩服了。”曾朝节不假思索,“皇上深思远虑,每件事先头看着似乎不经意,可后来才恍然发现,原来都有深意,这是真正的高。臣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对皇上钦佩之意了。” “好了好了,再让你说下去,你会把皇上夸到天上。”郑妙谨一摆手。 “那臣先行告退!”曾朝节转身而去。 “且慢。”郑妙谨忽然又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