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章 抗住 忍住 乾清宫着火-《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3/3)页

    在永乐皇帝与嘉靖皇帝执政期间都着过火,而且烧毁的宫殿更多。

    这次若非提前有所提防,尽管李太后与郑皇后,包括王安,也不知道到底提防什么,但加派了人手值守。

    这次着火的具体原因尚未来得及追查,但有几个现实的确容易引发火灾。

    第一紫禁城多以木头结构为主,经年累月,干燥得不行,容易起火。

    第二个因素常被忽略。宫里建筑用的木头为了防止虫蛀和腐朽,一般要干燥后用桐油浸泡一段时间,和当时造船的工序一样,然后刷上大漆(这是天然漆,有毒,但刷在木制品上长期不受腐蚀)。这些工序具有耐腐蚀抗虫蛀,使木制品的生命周期增长。但是这些木质结构宫殿群等于是油木一体,当然容易着火了,且不易扑灭。

    还有防火措施也不到位,既没有避雷装置,也没有防火墙,盛水的大水缸供水也不足等等原因……

    所以在有明一朝,紫禁城里的宫殿着火,不是一次两次。

    相比较而言,这次的损失最小。

    乾清宫着火的当晚,李太后与陈太后都不禁诧异地道:

    “难道这才是镠儿提醒我们需要提防的地方?安全问题。”

    “可他到底知不知道提防火灾?倘若知道,该明确告知啊!”

    “……”

    而郑妙谨十分敏感地感觉不妙,刚立太子不久,让她代太子听政,其实她就决定过一件事,那就是同意张泰征不必辞官回家守制三年。

    不知遭遇多少朝臣反对,连首辅申时行都被弹劾攻击了。

    结果乾清宫着火……这种事儿,朝臣最喜欢联想了。

    想当初永乐皇帝时着火,当时朱棣和大臣们心里都认为这是天谴,因为他的皇位是抢夺而来的,不符合正统。

    也有人认为朱棣强行迁都北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得罪了不少人。好多人认为这是不详事件,甚至一度都有朝臣建议重新迁都回南京算了。

    后来,嘉靖皇帝执政时又着火,不仅朝臣,就连嘉靖皇帝自己对这样的天灾都有想法。

    第一,嘉靖皇帝是因为正德皇帝没有后代,兄终弟及才做了皇帝。关键是他为了让自己的父母追谥为太上皇(这样不符合明朝的宗法礼制)和大臣们对干了好几年,最终在严嵩的帮助下才算成功,他一直信任严嵩,迫害了好多忠良,这有违天和。

    第二,嘉靖皇帝笃信道教,这样的天谴事件,肯定影响了所谓的“道心”,故而,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上天对嘉靖皇帝的惩戒。

    而这次火灾,竟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降临,又不知道朝臣会怎么说呢?朝臣可会找联系了。

    冯保也着急,着火的当晚,他整晚没睡,就担心有人居心叵测。

    所以第二天一大清早,他就赶往坤宁宫,要与郑妙谨合计合计,接下来肯定有人兴风作浪,该如何应付。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