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自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钦定百官依执掌权力划分,共有九大衙门、九小衙门。九大衙门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加上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小衙门依次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尚宝司和苑马寺。 九大衙门的掌印者,习惯上称之为大九卿;而九小衙门的主管,通常称之为九小卿。 这十八大衙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央政府管理机构。 而内阁首辅,自孝宗时代起实际上就是代表皇上,通过十八大衙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这也是大明皇帝为什么啥都不管国家却能正常运转的原因所在。 好处很明显。 但坏处也很明显。多年来,京城官场中就流传着四句顺口溜:“大九卿有大九九,小九卿有小九九,十八衙门朝南开,堂官跟着首辅走。” 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可谓绝妙贴切地道出了官场痼疾。 所有大臣忠诚于皇帝听命于政府本是臣道职守无可厚非。 但对于大臣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朱翊镠不能容忍。 因为倘若这样,势必造成结党营私沽权售利的混乱局面。 长此下去不仅皇帝的威福只是一句空话,就是天下黎民百姓期盼的长治久安的盛世也只是镜花水月。 尤其是当朱翊钧亲政后,将张居正的许多新政很快都废除了。虽然时间还很短暂,可朱翊镠上位后,不能再传递错误的信号,必须立时更改。 否则,以宦官、王公、勋戚、权臣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势力,将操纵朝政,以致政治黑暗,军事衰败,财政拮据,苛征暴敛益形繁重,人们反抗事件层出不穷,国力日渐衰微。面临这种形势,一些知识分子发出了关心国事、改革弊政的呼声——这便是“东林党”产生的原因——朱翊镠不允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