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娘娘,有一批文官去了凤临阁,痛骂潞王爷。”汇报消息的禀道。 “骂什么?”李太后急切地问道。这时候出任何岔子,都让人担心。 “他们骂潞王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李太后听了脸色铁青。 都知道忠、孝、仁、义是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 忠,指对君主忠诚; 孝,指对父母孝顺; 仁,是对他人的爱; 义,是行为得体符合正义。 故而再说得具体一点,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就是指—— 投降叛乱或犯上作乱是为不忠; 对父母不孝顺是为不孝; 没有博爱之心是为不仁; 没有民族大义是为不义。 这样的评价,别说对于即将登基为帝的人,在以仁孝治天下的大明,就是对于普通人都难以接受。 如果一旦贴上这样的标签,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极有可能是毁灭性的,或许这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都是哪些文官,深更半夜的也不睡觉,跑到凤临阁去瞎嚷嚷?”见李太后沉吟不语,陈太后责问道。 “回娘娘,以曾经被张先生罢黜、或因张居正而罢黜、但后来又被万岁爷启用的那些官员为首,其中就有张先生夺情时被号称`夺情五君子`的那五个人,还有刑部侍郎邱橓,等等。” “总共去了多少人?” “有二十多个呢。人倒不是很多,但威势不容小觑,远非两百来号宫廷侍卫所能比拟。他们全不怕死,什么话都敢说,而且一个个正义凛然的模样儿,好像天下的理儿都在他们。” “潞王没有反击吗?”陈太后又问。 因为在她心目中朱翊镠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问题来了都能迎刃而解,难道还对付不了二十几个文官? “娘娘,那些文官不识抬举,潞王爷请他们坐下喝酒慢慢谈,可他们一个个不要命似的开口就骂潞王爷是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还自视清高说不屑与潞王爷这种人坐在一起,搞得本来与潞王爷已经打成一片的宫廷侍卫也一个个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可对那些文官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过,奴婢想着就来气儿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