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的祖父,当年英国公张辅想要往文臣方面靠拢,让自己的父亲大人拜人为师,当年无论是宣德皇帝还是你正统皇帝,谁曾说半个不字? 你们这个时候却开始挑刺。 我不服! 景泰八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以为太子在京城的南宫说了一句话,神话般的激起怒吼…… 土木堡,那个大明朝都不愿意提起的地方,终于又要迎来一位洪武皇帝的子孙。 这是一次冒险,却也是一个机会,更是一个信号—— 我们的太子,有骨气! 这便是我的机会,可当我去了东宫太子府,拜见了那个只有十二岁的小太子,那个满脸疲惫,却又带着一股子青春年少气息的少年,当他义正辞严的提出要我做他的民兵时,我有些意外。 不是禁军,不是幼军,而是民兵! 民兵有好东西嘛?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检校太傅、东川节度使董璋阅集民兵,皆剪发黥面…… 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来自己曾在《庆历兵录》中看到的记载:“凡军有四,一曰禁兵,殿前马步三司隶焉。卒之锐而慓者充之,或挽强,或塌张,或戈船突骑,或投石击刺,故处则卫镇,出则更戍;二曰厢兵,诸州隶焉。卒之力而悍者募之,天下已定,不甚持兵,唯边蛮夷者,时时与禁兵参屯,故专于服劳,间亦戍更;三曰役兵,群有司隶焉。人之游而惰者入之,若收置,若漕挽,若管库,若工技。业一事专,故处而无更。凡军有额,居有营。有常廪,有横赐;四曰民兵,农之健而材者籍之,视乡县大小而为之。数有部曲,无营壁阙者,辄补岁一阅焉,非军兴不得擅行……” 如果说禁军等同于十团营和三大营,厢兵等同于卫所兵,役兵算是杂役辅兵的话,那民兵就真的就啥也不是了! 我堂堂英国公府出来的青年才俊,禁军做不成,厢军做不成,连辅兵都不让我做,只能做民兵? 真以为我找不到靠山,就算是不去找兵部尚书于谦,不去找武清侯石亨,难道我去找自家小叔叔英国公张懋还能混不出一个前程? 这是侮辱! 可当我正要回答说不愿意的时候,却发现了那个令人看不透的小太子眼神竟然冒出别有深意的神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