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低价出演,且看好这部戏所以自带投资进组;到临时救急,拍摄中途补上大量电影资金;再到最后的保底发行,算是彻底地给这部电影从头帮到了结尾。 当然,也就有人算了笔账: 韩升据说2亿里,投了3000万; 保底发行这边的消息则比较少,据说好像保到了8亿还是10亿,但传闻中,韩升占比是百分之10-20的样子,取个中位数15吧。 那这么算来,现在投资这边至少能分5000万。 发行这边,至少能分1.25个亿。 扣掉成本,这现在就已经是赚了个小目标了,收益率已经突破150%,就更别提后面... 可能300%都有可能。 所以在山海世纪有意的推广下,韩升支持《战狼2》的故事,也连带着他在其中的表演,被顺理成章地推广出去,又提升了一波路人好感度。 他之前人气虽然不错,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年轻人,和粉丝群体中。 而《战狼2》能取得这个票房,必然是全年龄段的观众心中,都对他有了点印象: 这也是为什么山海世纪这么看重的原因。 “一个能精准吸住某个群体,能在这个群体里挣不少钱的艺人,公司还是这些年经常都有的。但现在这个时代,大众审美和选择多样化,能有一个覆盖全年龄层的年轻艺人,就真的太难了。” 下午2点半,山海世纪会议室。 一场有关于韩升最近发展状况的会议,正在热烈进行中。 参加会议的除了在京城的这些高层,蒋希希这会也通过视频,来远程参会。她今天开会的心情还挺不错,甚至很舒服的。 因为一旦没有开会这个借口,她多半就会被各种熟人之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骚扰。 “所以我们现在有了韩升,也是要注意他多方面的发展。比如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事情,一个就是《战狼2》成为国内电影影史第一,这个是重中之重;一个就是刚才说的韩升力保的那个学员最近也很火是吧?记得这事可以给韩升多刷点好感度...” 台上的声音还在继续,蒋希希忍不住点头。 确实是,最近这两件事情,前者就已经够她忙翻了。 蒋希希之前一直觉得: 她经历过好多次韩升走红,走上坡路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作品上线后,早期所有节目综艺电视剧代言之类都希望韩升参加; 到中期邀约的人相对变少,但质量都上了一个台阶,也都默契地不会什么节目都敢来请韩升。 再到最近,她才终于体会到带大咖艺人的一点感觉: 那跟早期是一模一样啊! 不过和那时候不一样的是,现在找上门来的资源依旧是标准高,而之所以又多了起来...而是因为,现在找上门来的还有很多以前较少出现的,还在组建时期的资源。 韩升之前都是正常项目开始走流程的时候,选进去的。 现在么,组建项目的时候就考虑他了。 甚至点名要他。 “好,那关于第一点的细化分析,最后我还想说的是:最近找上门来想找韩升的很多资源,都配置很高,国内一线甚至顶级导演,破亿甚至数亿投资,给的也基本上是一番二番。 但是大家不能因为这些就觉得可以放松关于这些电影电视剧本身的质量标准,希希,你说说这个事情...” 视频那头,蒋希希也就很快继续点头。 她开始汇报起来:“确实,现在的电影电视剧画饼的属实不少,也有很多甚至是借着韩升的名气来继续推进这个项目...balabala...但韩升现在需要的,是能够确切落实的资源,来延续他的路线。” 这话说的没毛病。 吹牛吹得震天响,但只有吃到嘴里的才靠谱,远在天边的东西随着时间变数太多。 领导也就道:“是这个道理,说起来,韩升现在拍的这个《流浪地球》什么时候能够上?” 蒋希希道: “最早明年国庆,晚点的话就19年春节档。” 领导有些皱眉:“那还是稍稍有点晚了。” 从现在到下部电影上映,最少一年的空白期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但这也是山海世纪自己作的,前几个月都因为想搞个“一哥之争”的事情,冷落了韩升,导致他现在没有影视存货。 好在山海世纪,毕竟是山海世纪。 领导大笔一挥:“行吧,我知道了,那给韩升的那部s级电视剧我们会尽快筹备,年底之前就开始拍摄。” 这部s级电视剧可谓诚意十足,是韩升看了,就立马二话不说签下来的那种。 而电视剧制作周期也比较短。 这样,韩升明年上半年应该就又有作品上线。 “那第一部分就说到这了,第二部分的情况,我还不是特别了解。” 电影讲完了,公司本身也就是做这个的,自然从下到上汇总来的东西可以算是面面俱到,也就顺理结束。毕竟无论是要做《战狼2》总结,还是《流浪地球》杀青,亦或是下部戏开拍... 都还要等上些时日,目前还是关注《明日之子》这边。 领导便开口继续道:“讲讲这个吧。” “好的,事情是这样的...” 蒋希希于是就开始把事情大概讲解了一遍,然而等她回到屋子里,才知道在自己躲避骚扰去开会的同时... 韩升这边,也被人找上了门。 没办法,他也有推脱不了的关系找上门来,要采访他,还是关于《明日之子》的事情。 直播采访的那种。 而且毫无疑问的,这种拐弯抹角找上门来的关系户,肯定也是花了大的代价,问的问题自然也是比较激进一些。 更何况,还不是关于韩升,而是关于毛不易的时候... 就更犀利了。 ... “有人说毛不意的《消愁》,仅仅只是徒有其表的歌曲,歌词理解起来还是很苍白。你作为导师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地评价,你觉得这样的吗?” 三个小时后,持续二十分钟的采访一路到最后,记者预料之中的开问了个稿件外的问题。 并且,似乎是为了保证答案没有那些客气话,连着加了几个修饰。 专业角度,不带个人感情色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