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百川归海-《汉道天下》


    第(2/3)页

    送走刘协之后,许靖先让许钦去看看孔融还在不在外面,随即请来妻子刘氏,与刘氏商量是否接下聘请。

    刘氏一听说可以住在书坊里,    登时心动了。

    书坊里不仅有充足的笔墨供应,方便许靖写文章、许钦学习,还有很多来自汝南、颍川一带的女匠师。亲不亲,家乡人,与乡党朝夕相处,肯定要方便得多。

    “你不是想买一部《说文解字》吗?书坊里肯定有。”

    听到《说文解字》,许靖再也抗拒不了诱惑,连连点头。

    正说着,孔融来了。

    他就没走远,一直在附近看着。

    一进门,他就问道:“文休,你没答应天子?我看他去找来敬达(来敏)了。”

    许靖心里有些不安。“天子说理不辩不明,要多找几个人写评论,以免一言之堂。”

    “是么?”孔融愣了一下,显然没有料到。谷旰

    “是的,而且他说每天论讲的内容很多,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难免有所疏漏,多找几个人,或许会好一些。文举,你说……我应该答应吗?”

    孔融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你答应下来,免得有人唯上意是图,枉顾公道。新野来氏本是勋贵,与皇室多有联络。江夏黄氏又是功利之门,我担心来敬达难以正论。有你制衡,会好一些。”

    “既然文举你这么说,那我只好勉为其难了。”许靖如释重负。

    ——

    刘协拜访来敏的过程比较顺利。

    来敏正当壮年,精力充沛得近乎好斗。到长安之后,他就经常与人辩论。听说不仅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发布出来,还有报酬,他欣然从命。

    不仅如此,他还推荐一个朋友,在益州认识的孟光。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故太尉孟郁的族人。光和年间,孟光曾为讲部吏,董卓乱政时,他不愿西迁长安,就逃到蜀地,因此与来敏认识。

    孟光学识渊博,尤其熟悉汉家旧典,对史学也有些独到的认识。

    刘协非常满意,随即派人去请孟光来见,探讨了一番。

    然后……孟光就与来敏吵了起来。

    刘协惊讶之余,才知道来敏、孟光虽是好朋友,观点却不一致,尤其是在春秋学上。来敏好左传,孟光好公羊,两人经常为此争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