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汉道天下》
第(2/3)页
接了诏书,得知天子决定提前兑现诺言,恢复他的宗籍,刘备狂喜。
虽说守住了彭城,但徐州其实已经丢了,他并没有完成天子交待的任务。天子如果不恢复他的宗籍,他也没有可说的。只是这一次机会错过了,下一次机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
甚至这辈子都不会有了。
如今天子不仅承认了他的功劳,而且提前兑现诺言,他岂能不喜。
刘备来到庭中,对着西方,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大声说道:“徐州牧臣备,叩谢陛下天恩。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接着,他又起身,向幽州的方向叩了三个响头。
“涿郡刘氏列祖列宗,不孝子孙备,重回宗籍了。”
话还没说完,他就伏在地上,失声痛哭。
使者手足无措,就连简雍、孙乾等人都没想到刘备会这么激动,一时不知该怎么做。
直到孔融闻讯赶来,见此情景,上前扶起刘备,递过手绢。“玄德,君子喜怒不失礼。你再高兴,也不能乱了礼法。天子使者在此,还是尽快完成礼仪吧。”
“孔公教训得是,教训得是。”刘备惭愧不已,连忙抹去脸上的泪水,重新请使者入座。
使者又转达了天子没有在诏书中写明的意思。
大局已定,袁绍虽然还没有撤兵,但他上书称臣的奏疏已经送到了长安。朝廷正在讨论相关的事宜,担心刘备会有疑虑,所以先恢复他的宗籍,以示诚意,并鼓舞士气。
袁绍撤兵之后,刘备何去何从,大臣们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朝廷相信刘备的忠诚,更相信刘备的能力,希望给他进一步发挥的空间,让他实现更大的抱负,而不是止步于恢复宗籍。
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刘备继续担任徐州牧,择机试行度田;二是刘备转战辽东,平定公孙度父子。将来如果有可能,可以封在朝鲜,为大汉藩国。
这两个方案都有人提,但天子没有做出决定,以私人口信的方式转达刘备,询问他的意见。
当然,如果刘备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上书。
总而言之,朝廷愿意和刘备商量着办,取得一个双方都能认可的结果。
听完使者的话,刘备心潮澎湃。
他虽然还没做出决定,却感受到了朝廷的诚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