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问道太学-《汉道天下》


    第(2/3)页

    刘协转头看看赵歧,忍俊不禁。“赵公不是怕我有归隐之心,而是怕我有长生之心吧。”

    赵歧抚须而笑。“陛下若是这么说,也没错。陛下有秦皇汉武之雄才,固然是幸事。可若是像秦皇汉武一样求长生,那可如陛下方才所言,过犹不及了。臣老了,有今日,未必有明日,没什么好怕的,就斗胆进谏一句。”

    刘协放声大笑。“赵公坦荡,可称为大丈夫矣。”

    赵歧一声轻叹。“得陛下此言,臣可含笑九泉了。”他转头看看四周。“臣束发从学,到今八十余年,经过盛世,也经过乱世,见过君子,也见过小人。在暮年之际,还能看到大汉中兴的曙光,可以从容于地下,向先帝、前贤报个平安,此生无恨。”

    赵歧的眼中露出一丝留恋。“我虽劝陛下莫求长生,但我自己却奢望能再活几年,看到太平之年。陛下,即使是从中平元年算起,大汉也已经乱了十四年啦。十四年前,洛阳是洛阳,长安是长安。十四年后,洛阳也成了长安,唉……”

    赵歧一声长叹,两行老泪涌了出来,滑过斑点重叠的面庞,沾在雪白的胡须上。

    刘协的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

    他明白赵歧的意思。

    赵歧想在辞世之前看到太平,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不想再看到战火蔓延、百姓受难。

    他是见过太平,也见过苦难的人,更知太平的珍贵。

    “赵公……”刘协沉吟了片刻,郑重地点点头。“袁绍已经称臣,太平将至。”他又抬起头,看着面前的荒芜。“朕有一件事,想拜托赵公。”

    “请陛下直言。”

    “不管将来是不是要迁都长安,这太学都是要恢复的。请赵公坐镇,主持此事,重现当年太学风采,为大汉中兴储备人才,多增养一些像公台这样既有学识,又不拘于成见的人才。”

    赵歧身体一振,饱含热泪的双眼中闪出兴奋的光芒。他挺直身躯,拱手双手,深施一礼。

    “臣歧,领旨。”

    ——

    辞别了赵歧、陈宫,刘协在太学旧址信步而行,一直没有说话。

    诸葛亮、庞统等人跟在后面,也不说话。

    他们都知道,天子的心情很沉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