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高山之上,云雾缭绕,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 高晓均极力想抓住钟南山‘山色有无中’的意境,屏气凝神静静地看着。 沈若琳则从阳光照射着竹林,影子映在小木屋上来回扫动入手。 王竹筠抓住山野里空谷幽兰的特质,着重笔墨来突出其中神韵。 同一片景色,每个人切入的角度都不一样。 高晓均底蕴深厚以巍巍钟南山下笔,沈若琳、王竹筠等对画面布局掌控能力较弱。 只能抓住局部景色,想达到以小衬大的效果。 李长青端着杯茶,静静地看着高晓均等人作画。 几人中章俊文最先画好,李长青站在身后瞥一眼。 只能说掌握国画用笔、用墨、用色、用水的基本方法,画出山、树、石的样子。 潘雨婷较章俊文要好上一个档次,用笔能分出中侧锋、用墨能分出浓淡、用色能分出深浅、用水能分出干湿。 孙琼燕、王竹筠水平相仿,能掌握稍复杂构图,笔墨较复杂有变化。 罗雪芳身为瞌睡虫、小路痴平日里毫不起眼,却是在学生中除沈若琳外画技最高的一位,已经学会石分三面、树分四歧,山石皴法、墨色变化、树叶的点染,画出一幅较为完整的山水画。 沈若琳笔墨运用熟练,色、墨搭配非常协调,想画出‘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意境,但却差临门一脚。 高晓均画作中树、山、石、水安排合理,勾、皴、擦、点、染等技法炉火纯青。 而且画出‘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的意境,完全能对得起中青年画家代表的称号。 “高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您这种水平!” 沈若琳将自己的画同高晓均对比,就知道自己相差在什么地方。 来李家坳支教半年,那一张纸始终都捅不破,迈不出关键一步。 “小沈,老师年轻的时候还不如你呢!你各项技法都比较为娴熟,火候得慢慢熬。” 高晓均对沈若琳寄予厚望,但艺术上的事情不仅要天赋,还得时间的积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