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大河冰封-《汉末苍天》


    第(2/3)页

    到了十月底,连刮了三天三夜的北风,一场大雪过后,黄河开始上冻。随后不过三五日,河上冰层已经有一尺多厚。

    雒阳,太尉府,面色有些苍白的董卓高坐上首,下首是他的文武亲信。

    郎中令李儒行礼道:“主公,如今手下将士多有在雒阳劫掠淫辱之徒,甚至殃及士人和宗亲,应该严加管束,否则于主公名声和大业不利。”

    董卓哈哈笑道:“文优多虑了,手下儿郎向来如此,又从苦寒之地来到雒阳繁华之地,难免会有失态,何况本公何能震慑宵小,掌此大权,全赖将士之勇,如今本公有功于社稷,便是手下儿郎有些许过分行为,也无需在意,无须在意。”

    李儒看董卓不在乎,忍不住再次劝谏:“主公,今时不同往日,昔日主公征战沙场,自然偏爱将士,但如今权摄天下,自当体恤百姓,还有顾忌士人,才是长久之计。”

    董卓摇头道:“本公起于凉州,多赖将士之勇,百姓于本公有何恩德?在本公眼里,他们不过刍狗而已,但相安无事,种地、交税、服役便可。”

    李儒皱眉道:“主公莫非忘了黄巾张角乎?”

    董卓面色变了变,随即嘿声道:“张角聚贼百万,而何进、卢植、皇甫嵩尚能平之,如今本公坐拥精兵,又何惧之有!”

    李儒素知董卓脾性,看他始终听不进劝言,不由叹了口气,不再多说。

    下首最末的一个相貌普通的中年人眼神闪烁了下,又低下了头,他便是太尉掾贾诩。

    董卓看李儒不再多说,得意的大笑道:“昔日在凉州苦战,何曾想过有今日之荣华,而今本公废昏庸、立贤明,为党人平反,尽掌天下之兵,尽收士人之心,汉室已有中兴之象,功在社稷,可比开汉四百年之萧何、曹参二位相国,又岂能与杨彪、黄琬碌碌之辈并列!今本公欲加封相国,尔等以为如何?”

    李儒嘴巴动了动,想要说什么,下面的董旻、董璜、董越以及胡轸、徐荣、李肃、吕布等一众将领已经大声附和:“相国!相国!”

    另一旁的李儒、贾诩、伍琼、周毖却是默然。

    董卓志满意得,哈哈大笑,却不禁牵动了胸口伤势,忍住咳了两声,面色转冷,哼道:“若是弘农王尚在,本公定要他求死不能!”

    李儒忍不住又道:“弘农王之事,多有蹊跷……”

    董卓面色变得有些难看,大手一挥:“文优不必多说,弘农王不过一个无用稚子,必然如他母亲一样早已被大蛇吞吃。”

    自从那次在姬平手中吃了大亏后,被一个少年挟持,对以勇武威震凉州羌族的董卓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耻辱,如今弘农王这个名号就成了董卓心中永远的痛。

    只要别人一提起弘农王,董卓便觉得那人在偷偷耻笑他。

    这时,太尉掾贾诩建议道:“董公,十常侍被诛后,地方官吏多有空缺,应尽快补上,又以河东郡为司隶重地,河东太守一职须早作任命,其中东垣、大阳等诸县与京师只有一河之隔,须要补亲信为县令。”

    董卓面色稍霁,沉吟起来,他原本是河东太守,后来迁并州牧,如今又入京做了太尉,河东之地居于雒阳和凉州之间,是他的退路,对他极为重要,太守一职他已经沉思许久而难以定夺。

    这时,下人来报:“侍御史扰龙宗有事来报。”

    董卓抬起头,道:“宣进来。”

    很快,一个官员趋步进来,行了一礼,道:“侍御史扰龙宗见过董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