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五章 老夫晚年纵横粤语词坛!-《乐队的盛夏》


    第(2/3)页

    “苏轼,大名鼎鼎的才子,当时苏轼科考的时候,因为文章写的太好,被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一眼看中,进入了官场。”

    “后来苏轼因为政见不和被贬杭州,又被“好朋友”沈括坑了,搞了个乌台诗案出来,还差点丢了性命,所幸逃过一劫,被贬黄州。”

    “但是从后世的角度看,正是苏轼人生的这个挫折,才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首《定风波》,也正是他文学成就升华的转折点。”

    “如果他没有经历贬谪,可能也不会写出“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能也写不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更不可能有那样的自信说出“也无风雨也无晴”!”

    “而叶老师新编的这首《定风波》,简直传神又传韵,特别是副歌原词部分用粤语来唱,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粤语作为很接近古汉语声调的一种地方方言,用来进行古诗词的通读,确实比普通话更加多了三分韵味,而且很多词的声调也更符古意。”

    “我完全被感染到了,不知道叶老师是怎么想的要用粤语来演唱的?”

    昆言好奇的看着叶未央。

    他不是粤省人,所以其实对于粤语的了解不深,没想到今天听到叶未央用粤语来演唱宋词,会那么的相得益彰,那么的搭配!

    叶未央笑了笑,认真的说道:“昆教授您知道的,苏轼先生在晚年,曾经被贬到惠州,后来更是贬到了海南。”

    昆言点点头,配合的说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名诗《食荔枝》就是当时被贬在惠州时所作的。”

    “而且苏轼很多名词都是在岭南写的。”

    苏轼从第一次被贬谪到黄州之后,从前后《赤壁赋》到《念奴娇·赤壁怀古》再到《满江红》,都是被贬后写的。

    “所以啊,我就想着,苏轼其实也是来过岭南的,而且和岭南也有缘分,就想到了用粤语来唱。”

    叶未央嘻嘻一笑,开玩笑的说道:“而且开玩笑的说,苏轼晚年也是纵横过粤语词坛的。”

    说起来,苏轼晚年被贬到岭南后也没少写诗词,这也算是纵横过粤语区词坛的嘛!

    就是可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不是在惠州写的,不然就更有缘分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