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旁边跟着的成敬立马应是。 在景泰帝去世后,朱见济顾念他过去的身份和功劳,仍然把人留在身边。 不过成敬也知趣,除了帮新帝处理一些普通政务外,很多都是交给了早就进了朱见济狗笼的阮伯山来做。 两个新老权宦间并没有爆发太大的矛盾。 而朱见济,则是在心里想着加征商税的事。 大明的工商业税还是较低的。 当初他提出三十抽一,那是为了让商人养成为国纳税的好习惯,现在生产发展了,提一提也是可以的。 总不能让朝廷空着肚子。 钞关税也是一样的理由。 作为大明财政的来源之一,钞关税是很重要的。 只是宣德年间为了挽救大明宝钞的流通,强令人在很多方面都使用宝钞纳税,到现在却是让国库多出来了不少废纸。 如今折算成银两收取,也是应当。 等以后有机会,朱见济还要把大明朝此前定下来的各种杂七杂八的赋税整合一遍,除了米麦这等吃饭的重要品,其他的玩意儿统一换成银两来征收,那才叫舒坦。 没办法, 老朱同志定下来的赋税制度太混乱了。 作为一名考虑了很多,以至于让朱见济怀疑老祖宗是不是也玩穿越的开国大帝,朱太祖方方面面都制订了详细的规矩。 而规矩一多,就不免混乱。 这是朱见济在长时间处理国家政务后的亲身体会。 财政的效率需要提高。 因为国家要做大事,处处都要钱。 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幸好,西南方面在清缴地方土司,将土地收归朝廷后,设立起了新的州府,并且将没必要的卫所改为官田,鼓励百姓开辟出了新的田地…… 根据王越递过来的报告,光是贵州一省新增田亩的面积,就比得上其他两三个省的。 当然,后者的土地肯定存在瞒报情况,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对比。 不过能有如此收获,可见贵州的开发潜力还是很高的。 再等一两年,朝廷投入贵州的资金就能回本,并且成为大明赋税的新财源。 毕竟,在改土归流之前,大明是不对贵州、云南等地征税的。 然后朱仪报奏,说明了近来各地卫所的情况。 随着均田赋的展开,地方上面,原本逃离卫所的军户也慢慢回归,重新种地。 因为之前欺压他们的军官被抓了,被夺走的田地又回到了他们名下。 最重要的是,“不平等”被改变了。 之前一直在说,老朱同志是个对老百姓很关心的统治者。 第(2/3)页